目前分類:文章分享 (2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健康不一定要花大錢


陳宗逸◎著


 


父母的實務問題


問題一:運動休閒館優勢在哪裡?


問題二:如何做健康DIY器材?



 


 


運動休閒館優勢


依體適能認知來看,運動真的是隨時可作。需花錢的運動休閒館,如果不能提供優於自行運動條件的話,應該也吸引不了運動人口。運動休閒館吸引大眾的條件,主要原因如下:


1.提供醫療及健康諮詢。


2.各式運動器材及貼身健身教練。


3.舒適運動場所。


4.追求健身的氣氛。


5.提供個人及團體運動方案。


 


 


 


健康不一定要花大錢


為了追求健康,善用公共設施及大自然,進行球類運動或爬山等,暨方便又不花錢,父母親若能親自帶頭,定時運動、做好飲食衛生習慣、早睡早起、良好情緒控管等,孩子也會養成良好健康觀念,並具體施行,養成習慣,獲得健康。


 


 


事實上,培養運動習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若不能持之以恆或呼朋引伴,很容易在惰性考驗下,喪失繼續運動下去的意志力。但是若能自製運動器材,則會在珍惜自己作品下,產生非常強烈的運動動機。


 


 


二十多年前,紅葉少棒馳騁全球,除了學生用心與努力下,教練創意與付出功不可沒。教練們在經費擷据下,採取訓練器材自製方式訓練學生。一條小溪、一座山坡都是天然訓練場,同時教練也充分運用輪胎、內胎、石頭、木頭等器材當作打擊及重量訓練用器材,也獲得很好的效果。例如輪胎綁在樹上,孩子們每天用球棒打輪胎三百下,全壘打力量就訓練出來了;內胎充滿彈性,一端綁在樹頭拉著跑,結果跑壘力量及爆發力也出來了;石頭當啞鈴、木頭綁腳躺著練腹肌,各項協調肌肉都訓練出來。


 


 


自製健康器材讓孩子充滿快樂練習氣氛,孩子一點都不怕把器材用壞,認真練習的結果,當然就獲得健康身體及運動成效。


 


 


 


健康器材DIY


為了讓孩子更貼近運動現場及引起運動興趣,身為現代父母不妨親子共同設計一些好用運動器材,並一起健身,養成運動習慣,鍛鍊強壯體格。茲介紹一些簡易自製健康器材,家人共享健康DIY的快樂。


 


.水瓶啞鈴


保特瓶裝滿水,兩瓶在手就是好用又好玩的啞鈴。如果要加強部位訓練,可以將兩瓶保特瓶底部相連,再用膠布貼起來就成為加長型啞鈴,使用起來也是很方便喔。


 


 


.電腦椅腹肌器


將電腦椅調整至適當高度,再將雙腳靠在沙發上或床鋪上,將身體俯臥,用手臂支撐椅面,將電腦椅當作滾輪支撐手臂,然後將椅子拉近、推遠,對於腹肌與手臂力量訓練很有幫助。市面上也有一個滾輪式腹肌訓練器,價位約上千元,不如運用電腦椅取代,還省錢又多用途呢。


 


 


.內胎胸肌健身器


向腳踏車店詢問有無廢棄不要的內胎,通常老闆都會免費贈送,可以一次要兩條,然後將每一條內胎用剪刀剪斷,再剪成兩小條,並將內胎綁在窗戶上固定住,就成了免費胸肌健身器。


另外一條也是剪成兩小條,然後兩端各做成一個活套,以躺姿方式,一端套腳,一端套手,仰臥起坐方式訓練腹肌。


 


 


.水管呼拉圈


買一支心中理想的適當尺寸水管,戴上手套,用瓦斯烘烤彎成圓形,再將一接頭用火烤軟,用硬質接合劑與另一端黏牢,就成了自製水管呼拉圈(若是軟管亦可,但不用烘烤)。製作過程中,將水管烘軟彎成圓形過程掌握較不易,需慢慢來並有耐心的調整,切勿將水管烤太軟,導致強力變型,屆時可得費一番工夫才能變回原形,所以要特別小心。在黏接合劑之前,可加入沙子至水管,未來使用時會發出聲音,運動起來也較有趣。


 


 


.水管雙節棍


將水管鋸成前臂長短兩支(小孩玩時,請用小孩前臂尺寸),然後在一端穿兩個洞(可用十字起子用火燒紅,再刺穿成洞),再取適當距離繩子連接起來,並在水管外包上不要的毛巾或布,固定牢靠,就成了功夫小子雙節棍。讓孩子甩起來,可是虎虎生風,既安全好玩,而且能運動健身。


 


 


.椅子舉重器


取用適當重量椅子,都可以當作重量訓練工具,方便又好用。


 


 


.鋁梯屈身腹肌健身器


將鋁梯靠牆固定住(地板可放塑膠墊,避免鋁梯滑行或傾倒),然後將身體背向鋁梯,雙手向上抓緊鋁梯,將雙腳抬起放下,或者引體向上,可以非常安全的訓練腳力、手臂及腹肌力量,真的很好用呢。


 


 


.繩子跳高紀錄器


將一條繩子每五公分塗上一種顏色或夾上夾子,然後將繩子末端固定在天花板上,讓繩子自然垂下。首先讓孩子做好熱身,再跳躍練習,並以顏色記錄每天進步情形。


這個方式是根據奧運金牌得主織田幹雄的創意加以改良成。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比賽,亞洲人在奧運會上獲得第一塊金牌,日本選手織田幹雄以15.21米 奪得三級跳遠的冠軍,他那有力的一跳,轟動了會場。後來他擔任田徑隊的隊長兼總教練,培養和指導開創了日本跳遠的黃金時代。


他最讓人津津樂道的訓練方式是在樹下跳高,自己跟自己比賽,找一片摸不到的樹葉,然後加以挑戰,挑戰成功後,再尋求另一片高葉子挑戰。


 


 


小小的作法,對孩子肌耐力訓練可是很有幫助喔!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在家帶孩子,值得的投資




  • 文/黃瑽寧

 


 



小嬰兒只會吃喝拉撒睡,誰照顧都一樣?研究顯示,一歲之前愛哭、不睡、也不愛吃的寶寶,與行為偏差有強烈相關;這意味著初生兒與主要照顧者的親密關係,是未來行為的重要關鍵。可別再認為在家帶小嬰兒是不值錢的「粗工」!

 


 


這幾期的《親子天下》有多篇文章談論回歸家庭的價值,我深刻的以為這是所有教養當中最重要的根基。但是我聽過許多家長跟我反映:「小嬰兒才這麼小,不就是把屎把尿的粗工,孩子長大了也不記得我的辛勞。還不如等他們大一點再來花時間陪伴,是不是比較值得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從國際知名的醫學期刊《兒童疾病檔案》(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四月號,找到了答案。


 


 


大約有二%的嬰兒,在一歲前會有一些難養育的問題:過度的哭泣、睡眠失調、餵食問題等等。這些嬰兒常常表現出焦躁、不安,對於改變無法適應:比方說半夜醒來之後就很難再入睡,或無法接受新的食物。我相信許多家長都曾經歷過這些麻煩事。


 


 


 


難養的嬰兒vs.行為偏差的兒童


雖然這些難養育的問題可能只是暫時的,然而有些孩子長大,這些行為並沒有隨著年齡消失。令人驚訝的是,研究者發現如果嬰兒表現出多種難養育的行為,將直接導致兒童期的行為偏差。


 


 


瑞士巴塞爾大學(University of Basel)的學者綜合過去二十年的研究,蒐集了二十二篇文獻,從一九三五名嬰兒的資料加以分析,試圖找出難養育的嬰兒與行為偏差兒童之間的關係。


 


 


所謂難養育的嬰兒包括哭、睡、吃三大型態:比如說嬰兒時常無緣無故的用力大哭,且難以安撫,尤其是三個月大後還有這種情形;或寶寶不容易入睡,六個月以上仍無法睡過夜;還有不肯吃東西、嘔吐、食量很小、吞嚥困難等問題。


 


 


至於長大後的行為偏差兒童則包括三大類: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內化行為偏差(Internalising behaviour)、以及外化行為偏差(Externalising behaviour)。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定義大家應該都很了解了;而焦慮、憂鬱、退縮等等是屬於內化行為偏差;攻擊、破壞、霸凌、暴怒等等則是屬於外化行為偏差。


 


 


研究顯示,一歲之前難養育的嬰兒,與長大之後的外化行為偏差有強烈的相關,而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和內化行為偏差則有中度到弱相關。難養育的行為以莫名的哭鬧最為重要,與上述三種行為異常都有關聯;睡眠障礙則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較有相關。雖然過去的研究認為,三個月以內的嬰兒哭鬧與兒童的行為偏差並無關聯;但是這篇研究顯示,即便是三個月以內,仍然有某種程度


的影響。


 


如何解讀這樣的關聯性呢?當然基因本身的確扮演部分的角色。然而,大部分的專家都認為,初生嬰兒在這一年當中,與主要照顧者的親密關係;嬰兒所學習到的氣質,以及理性認知的建構,才是更重要的關鍵。這也可以解釋某些行為偏差的孩子,從家庭背景都可以找出一些蛛絲馬跡,比如說單親、隔代教養、照顧者本身情緒不穩定等等。


 


 


因此,照顧小嬰兒不只是把屎把尿而已,而是培養孩子未來行為模式的關鍵時期。如果嬰兒有難養育的問題,不應該怪罪於嬰兒本身,而是積極尋求幫助,找出癥結來改善父母自己與嬰兒的互動模式。


 


 


俗語說:「三歲看到大」,這篇橫跨二十年的研究告訴我們不只如此,根本就是「一歲看到大」。身心健康的照顧者,所帶出來的嬰兒不但有氣質又能溝通,他們未來的身心發展也都是穩定而健康的。還有誰敢再說在家帶小嬰兒是不值錢的「粗工」呢?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過敏體質會影響孩子性格


許鵬飛◎著 


 



近年來,由於工業的發展,人類生活水準提高,環境日益被污染破壞!因此,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蕁麻疹等有逐年增加的趨勢,這些是嬰幼兒常見的過敏性疾病。過敏體質的孩子,在接觸了過敏原或受到其他因素刺激後,會產生過敏反應而引起臨床症狀。


 


 


過敏體質和遺傳密切相關,根據統計發現:如果父母之中一人有過敏性疾病,子女發生過敏性疾病的機率在30%;如果父母雙方都有過敏性疾病,子女有過敏性疾病的機率就高達60%以上。


就氣喘而言,氣喘兒的父母當中,大約30%的人也患有氣喘病。所以說兒童的過敏疾病與遺傳關係相當密切。


 


 


 


從濕疹到心臟病,大小毛病皆因過敏


 


過敏對孩子的損害是全身性的,從皮膚黏膜到各個系統都可以看到被過敏損傷的影子。如最初的濕疹、蕁麻疹、過敏性結膜炎,到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咳嗽和支氣管氣喘。過敏還會對心臟造成損傷,表現為大量出汗和體力不好;過敏對神經系統的損害表現為容易發怒、煩躁等。


 


 


如果一個孩子從出生後就表現出很明顯的過敏症狀,比如揉眼睛、揉鼻子、打噴嚏、反覆咳嗽甚至喘個不停,就表示這個孩子可能是過敏體質。過敏體質的孩子在性格上既有優點,也有缺點。他們情緒智商高、多愁善感,具有創造性和領導力;但他們卻也常衝勁有餘而毅力不足、好高騖遠、粗心大意、不拘小節。


 


 


同樣是過敏體質,不合併感染,就會按照上述的途徑發展。如果過敏性鼻炎反覆合併感染,形成慢性鼻竇炎,就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將優點逐漸轉化為缺點。感染機會越多,缺點就會越突出。


 


 


 


口吃、愛咬人


 


如果2歲左右的孩子講話經常結巴或愛咬人,有可能是過敏造成的。 當過敏損傷心臟的時候,孩子首先表現的就是心跳增快,甚至是過快。當孩子突然興奮,或活動量較大的時候,就會出現心跳過速,但是孩子不會用語言表達這種心慌的感覺,就會煩躁、哭鬧,甚至咬人、打人。


 


 


孩子出現過敏性心肌損傷,心跳就會比正常的孩子快,容易激動,話多,講話速度也較快。過敏容易導致氣管比較緊張,因為說話和發聲都需要氣管的參與,氣管一緊張就會限制快速發聲。當孩子的氣管和說話速度有矛盾的時候,孩子就會出現口吃。


 


 


 


過敏兒的其他反應


 


如果孩子是過敏性損傷所導致的口吃或愛咬人,同時還會有其他方面的表現如下:


1.經常揉眼睛、摳鼻孔,有黑眼圈。


2.容易疲勞,喜歡讓人抱。


3.喜歡的事情精力旺盛,不喜歡的事情判若兩人。


4.脾氣大,容易被激怒。


 


 


過動、注意力不集中


 


很多被認為是過動的孩子,其實都是過敏體質造成的,表現為以下症狀:


1.眨眼睛:由於過敏性結膜炎導致孩子眼睛癢,久而久之就容易眨眼眨不停。


2.吸鼻子:由於鼻塞或鼻子癢,孩子經常揉鼻子或者吸鼻子,這樣會感覺舒服一點。


3.清喉嚨:由於慢性咽喉炎,或鼻涕倒流,孩子經常感到喉嚨不舒服、喉嚨癢,喉嚨有異物感需要清喉嚨。


4.態度漫不經心、好動:過敏體質的孩子心跳通常都比較快,導致孩子對外界的敏感度比較高,容易受外界影響,所以注意力容易轉移;心跳快也容易導致孩子急躁沒耐性。


 


 


小叮嚀


過敏兒情緒智商高、多愁善感,具有創造性和領導力,但也常常衝勁有餘而毅力不足、好高騖遠、粗心大意、不拘小節。如果過敏體質的孩子反覆感染,就會影響智力發育,將優點逐漸轉化為缺點。感染越多,缺點就會越突出。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與孩子一起玩ABC


吳敏蘭◎著


 



有好多家長聽到我們學校在小班一整年,才教孩子認完ABC26個字母時,都會問:「一年會不會太久了啊?」我通常會笑笑回答:「我在泰國念美式幼稚園的時候,完全沒有學英文字母,而我在英國學校任教的時候,小朋友在一年級都還在認字母。對於三歲的孩子,認讀26個字母有這麼重要嗎?」我總覺得現代父母常常會將自己從前學英文的方式投射在孩子身上。因此,我們看到很多心急的家長,總是以孩子會不會從A背到Z來評定英文學得好不好,或是在孩子還沒有學會自然發音的時候,就急著要孩子背出英文單字。大家一方面想給孩子最新的語言學習方式與環境,一方面卻又急著用自己所熟悉的方式填鴨孩子。


 


 


我常常安慰媽媽們說:「我們現在在教孩子中文的時候,也不會急著在三歲就要求他能認出所有的注音符號不是嗎?」在這個階段,重要的是讓孩子接受聲音的刺激,開始嘗試發出這個聲音。不管是透過唸出字母(a)的音,或是唸出代表字(apple)的音,如果三歲的孩子能分辨出這些音的不同,並練習發出這個聲音,對我而言,比起認不認得這個聲音所代表的符號,來得值得欣慰。隨著孩子的成長,對符號的認識自然會越快速,所以對於有些記不住英文字母的小班孩子,我都會對他的爸媽說:「你的孩子不是笨,也不是懶,只是時機未到罷了。」


 


 


 


千萬別「死背」ABC


 


針對學字母這件事,如果每天用閃示卡不斷的「閃示」,要孩子記得、並唸出26個字母並非難事,只是這樣做的意義並不大。因為我們要教孩子的是,這26個字母所代表的音(letter sound),而不只是這個字母叫做「a」。在學校裡,我們從小寫開始教孩子字母,因為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大部分英文字都是小寫居多。而在教「a」這個字母的時候,我們除了教孩子他們所熟悉的蘋果(apple)這個字之外,也教孩子「救護車」(ambulance)、「螞蟻」(ant)、「鱷魚」(alligator)等字,孩子們從這些字中學會歸納「a」這個字母的letter sound


 


 


而在呈現這些字的過程中,老師為了教「apple」,就帶著孩子切蘋果吃水果沙拉,為了教「ant」,就帶著孩子蓋指印做出一隻一隻的螞蟻,為了教「ambulance」,就帶著孩子將紙箱做成救護車玩角色扮演,這些活動提供了孩子不同的學習經驗,而這個過程其實是很重要的,因為不是每個孩子的「語言」學習能力都很好,我們必須藉由不同型態的活動給孩子不同的學習途徑,再從旁觀察每個孩子適合的學習機制。


 


 


根據哈佛學者迦納所提出的「多元智能論」來看,有的孩子可能音感特別好,因此只要唱歌就能把英文字母唱出來;有的孩子對於動態學習較有反應,因此對於老師帶的字母操反而印象深刻;而有的孩子喜歡動手作美勞,在剪出字母卡的時候,就能輕易記住每個字母的形狀。


 


 


在家裡,爸爸媽媽若能掌握到對孩子較有效的學習方式,就可以選擇不同的活動來進行。例如教「apple」這個單字時,除了傳統的拿蘋果給孩子看,或是用閃示卡不斷練習外,還可以帶孩子摸摸蘋果的觸覺、聞聞味道,也可以切切蘋果看看裡面的構造,聽一聽咬蘋果的聲音,再嚐嚐蘋果的滋味。甚至可以唱一首關於蘋果的兒歌,例如:《Apples and Bananas》或是講一個《環遊世界做蘋果派》(How to Make An Apple Pie and See the World)的故事,然後和孩子一起烤一個蘋果派或是製作蘋果醬,這些都有助於孩子運用不同的感官經驗去記憶apple這個英文字,藉此提高學習興趣。


 


 


我就認識一位家長,為了教孩子「A for an ambulance(救護車)」,在家設了一個醫院的角落,並且準備了一個大型收納箱,裝飾成救護車的樣子讓孩子坐在裡頭推來推去,孩子玩得不亦樂乎,每天等著媽媽變不同的把戲,母子感情好得不得了。只要有心、有創意,在家和孩子互動也可以很精采呢!


 


 


二到四歲這個年齡的孩子(toddlers),各方面能力都仍在發展中,包括語言的學習、大小肌肉的發展等等。因此建議爸爸媽媽在家提供孩子學語言的環境時,給予多元的感官刺激,幫助其記憶,也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例如,教孩子認識英文大小寫字母時,不妨用不同材質的紙剪出字母的形狀,磨砂紙、絨布或是泡泡棉都是不錯的選擇,可以讓孩子在認識字母的同時觸摸不同的材質,提供另一種刺激,幫助記憶。如果觸摸版夠大,還可以將孩子的眼睛矇住,透過手指的觸覺,猜猜看是什麼字母。如果時間許可,也可以準備麵糰,讓孩子揉出字母的形狀,再烤成餅干來吃。這些多元感官的刺激,配合著字母的兒歌韻文學習,孩子會比較容易將字母的字型與字音相連結。


 


 


 


運用五感認識字母


以下是教字母時可玩的延伸活動,提供給爸爸媽媽參考:


教字母「a」時,把蘋果切一半,讓孩子印蘋果印。


教字母「b」時,帶孩子做一個廚房紙巾印染加上衛生紙捲的蝴蝶。


教字母「c」時,讓孩子滾玉米印畫。


教字母「d」時,將孩子的臉畫上狗狗臉學狗叫。


教子母「e」時,煮水煮蛋吃,把蛋殼壓碎貼出字母「e」的字形。


教字母「f」時,讓孩子用不同素材拼貼出不同的花朵。


教字母「g」時,讓孩子混合藍色和黃色顏料,變成綠色。


教字母「h」時,讓孩子用報紙摺出一頂大帽子。


教字母「i」時,讓孩子用冰塊沾顏料作畫,或用方糖疊成冰屋。


教字母「j」時,讓孩子學習穿脫不同夾克的鈕釦、暗釦與拉鍊。


教字母「k」時,讓孩子運用麵粉袋學習袋鼠跳。


教字母「l」時,讓孩子做一個獅子頭套,模仿獅吼。


教字母「m」時,讓孩子在衣服中塞個小枕頭扮演懷孕的媽媽。


教字母「n」時,將孩子的眼睛蒙起來,用鼻子聞聞不同的氣味。


教字母「o」時,協助孩子擠壓柳丁汁來喝。


教字母「p」時,讓孩子爆玉米花,排出玉米的圖形。


教字母「q」時,讓孩子用不織布一起拼貼一幅「Class Quilt」(教學拼布)。


教字母「r」時,讓孩子學習如何在禮物上打蝴蝶結。


教字母「s」時,讓孩子用棉花糖,左右各插上四支巧克力棒,用M&M's巧克力當眼睛,做成一隻蜘蛛,再把它吃掉。


教字母「t」時,讓孩子泡水果茶給爸媽喝。


教字母「u」時,讓孩子學習如何開關、收拾小雨傘。


教字母「v」時,讓孩子欣賞小提琴的音樂。


教字母「w」時,讓孩子做實驗觀察水的三態。


教字母「x」時,讓孩子敲擊木琴辨識聲音。


教字母「y」時,讓孩子用報章雜誌做一張黃色主題的剪貼畫。


教字母「z」時,讓孩子幫斑馬身上畫上黑白條紋。


 


 


如此一來,對於二、三歲的孩子而言,學字母不再只是認閃示卡,而是充滿趣味的豐富活動,邊玩邊練習發出字母不同的聲音,至於對符號的認識,就一步一步慢慢來吧!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別逼孩子打招呼


作者:李坤珊  出處:親子天下




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 趕快說阿姨好呀!」回到台灣三個星期,不管是到別人家做客,或在公共場所與人打招呼,常常遇到大人半引導、半強迫的要他們手中或懷中的幼兒跟我打招呼。

比較不怕生的孩子,總還順著大人,緬靦的輕聲說「阿姨好。」個性較為內向、敏感的,就抿著嘴、一邊往後縮,一邊鉤著眼睛看我,不說就是不說。站在一旁的大人也覺得尷尬,覺得自己沒把孩子教好,忍不住開始以責備的口吻說著:「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之類的話。



 


個兒小不表示自尊線也很低


每一回聽見大人這樣說孩子,總覺得好不忍心。我曾經是小孩,現在又天天與幼兒相處,深深了解被大人說「沒禮貌」的感覺,是一種羞愧,也是一種挫敗。羞愧的是自己不好,嘴巴不甜;挫敗的是自己做不好,讓成人失望。而這種種的感覺,都得同時在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被揪出來。

我常想,沒有任何一個大人受得了自己在大庭廣眾下被羞辱,那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幼兒)應該承受呢?為什麼我們會毫不猶疑的、高高在上的,在眾目睽睽下,責備那身高只及腿或腰的幼兒呢?

或許這其中的重要關鍵就是,我們不覺得幼兒有自尊心。我們覺得他們那矮矮的身驅裡,沒有太多感覺,沒有太多自尊。所以,我們的話不會讓孩子受傷,就算受傷,也是一點點。此外,成人的話是一種教導,「孩子就是要教!」

更或許,在我們小時候,我們的自尊心也被默視了,所以現在長大了的我們,也看不見幼兒的自尊心?我們看不見那站在巨人叢裡的小小孩,對陌生人的畏怯。我們看不見小小孩的罪惡感,因為連他心愛的爸媽(甚至爺爺奶奶)也覺得他不夠好,在所有大人的注視下數落他。

是的,在眾人面前數落孩子,「教孩子」的責任是盡到了,絕對不會落人口舌。在所有的「目光」下直貼孩子標籤(沒禮貌、太吵、不聽話……),「警惕孩子」的目地達成了,好像離「好孩子」的目標也愈來愈近。但是羞辱有用嗎?以羞辱為手段的幼兒教養,會有什麼問題呢?


 


一、語言的暴力


在以羞辱為手段,所遇見的第一個弔詭,是語言的暴力。假如我們的社會體系認為讓一個人羞愧,會很快的收到教養功效,那直接面對面的運用「沒有禮貌、你將來完蛋了、你這樣沒人會喜歡你、你真麻煩、真倒霉生到你……」等的語言,也就理所當然!這類的語言,直接攻擊個人的自尊,讓人覺得渺小、一無是處,所達成的效果就是羞愧。孩子生活在這類的語言下,所成就的是大人的願望,所犧牲的,是孩子自身的尊嚴。

傷害孩子的尊嚴,最大的影響就是孩子覺得不應該正視自己的想法、情緒和感覺。傷害孩子的尊嚴,所帶來的長遠影響是,他們日後也不會正視他人的想法、情緒和感覺。這樣的輪迴,所帶來的默視情緒,甚至情緒傷害,永無止境。


 


二、忽略孩子的成長需求


小小孩對陌生人的畏怯和害羞,是與生俱來保護自己的能力。你一定記得,你的嬰兒在五個月大前,任誰抱都可以。但在六個月大前後,突然間,除了媽媽(主要照顧者)外,好像看誰都不順眼,誰抱他,他就扭頭大哭。我們通常都以「陌生人焦慮」,來形容這個現象。

雖然這個焦慮,會在一歲半後,逐漸淡化,但隨著年紀漸長,在面對陌生人的那一剎那,他們會有一些直覺的警覺。他們會靜靜的看著陌生人,好像是在以自己的感覺,去感受、去觀察「這個人安不安全?」、「他對我好不好?」。

「陌生人焦慮」讓孩子只接近對他成長有利的人,讓自己與那個人產生情感上的連結和依附,並從那個依附裡發展安全感。而在幼兒階段養成的警戒,又何嘗不是與生俱來保護自己的能力,透過那樣的能力,逐漸學會分辨他人、信任他人。

只是很遺憾的,許多成人在引領幼兒接觸他第一次遇見的人時,會忽略掉幼兒的這個觀察,這道「安檢」過程。更讓孩子擔心的是,他還來不及反應,這個陌生人,就會靠他很近,摸他的頭、拍他的臉。雪上加霜的是,在錯愕下,自己心愛的爸媽(主要照顧者)還責備他「小孩子不能沒禮貌、害什麼羞嘛、不聽話、讓大人丟臉……」。在這幾重因素下,孩子會認為自己的感覺和想法重要嗎?大人怎麼想,小孩也該立即這麼想;大人認為要有禮貌、見人就得嘴巴甜的叫人、打招呼,那小孩也該立刻這麼做。孩子會認為不這樣聽話,就不是好孩子,不是嗎?


 


三、罪惡感的建立


在幼兒的成長旅程裡,他們會碰到一個成長上的難題:罪惡感。它與幼兒「好奇、主動探索」的熱情,緊密相連。

當自己依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究這鍋裡有什麼?去試探我這樣做,他是不是就會這樣反應?這種種試探的結果,卻也可能打破某樣東西,或惹毛了哪個人,與成人的意願和秩序相左。於是孩子會愧疚自己讓大人生氣,把「自己不好」這樣的罪惡感加諸在自己身上。

同樣的道理,當幼兒因為需要時間去觀察陌生人,卻得不到認可,又聽見成人一再說自己無禮時,他會產生罪惡感。一則可能孩子覺得憤怒,反而不去做;二則也可能孩子覺得自己太差勁,就不得已順從了。不管是絕不依從或暫時順服,兩者都忽略了孩子個人的想法和情感,也都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好。反抗不依,自己不好;依樣順從,也因為自己的感覺有錯,還是不好。


 


從尊重中學會禮貌


那要如何做,才能讓幼兒學會和人打招呼?最重要的關鍵,仍是尊重。最有效的辦法是示範和引導。以我在書店看到的場景為例:

有個媽媽手裡牽著四歲大的孩子,在書店裡遇到好友。兩個大人幾句寒暄後:

媽媽對著孩子說:「小涵,這是王阿姨,她是媽媽的好朋友。」

王阿姨在離孩子有一點點距離的地方,蹲下來,對小涵笑一笑說:「你好,小涵,我是王阿姨。」
王阿姨等了一下下,接著說:「你的娃娃好可愛。」
王阿姨又斷斷續續的與媽媽和小涵對話,然後在她離開前,她說:「小涵好可愛,小涵再見。」
媽媽說:「跟王阿姨說再見。要不要抱王阿姨一下?」

小涵有點害羞的說再見,然後走到王阿姨跟前,抱了她一下。

在這個例子裡,我看到了王阿姨的尊重:她給孩子空間和時間去觀察她;她先善意的打招呼,主動關心孩子喜歡的東西;不強迫孩子馬上回應,耐心等待孩子的回應。

同樣的,我也看到了媽媽的尊重:她不強迫孩子要馬上打招呼;她先介紹大人給孩子認識,親身示範如何與人問候;她等到孩子安心後,再引導她如何做;並詢問孩子的意願。


那一天離開書店後,我在一家公司的樓下碰見友人。才一見面,他立即對著他那三歲的外甥說:「快叫李阿姨」。靜寂一秒後,他催促說:「快叫人,小孩子不能沒有禮貌。」而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做法,就是靜靜的對他微笑,慢慢的說:「你好,我是李阿姨。你不認識我,有些害怕,對不對?」我想藉由這樣的說法,讓小孩安心,也提醒那個大人。但無奈的是,那個看不見小孩心情的大人又繼續說著:

「這麼沒有禮貌……。」眼看著那嘴巴越抿越緊的小孩,心中也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孩子乖乖聽話四部曲



  • 文/李坤珊




天冷,要孩子添衣,他不穿;要他專心吃飯,他亂跑。管不住,說不聽,大人擔心又抓狂。如何讓他乖乖聽你的?如何終結親子大戰?


 


凱薩琳的媽媽在卡片上寫著:「我不知道你如何辦到的?她總是願意聽你的!你是我遇過最有天分的老師!」有沒有天分,我不知道,但我的確讓對一切都說「不」的凱薩琳,在冬天穿上長褲、雪天戴上帽子、去操場前上廁所。


 


這些聽起來,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日日與幼兒相處的爸媽或老師,一定能了解,正是這些小事,讓你抓狂。為什麼?道理很簡單,因為你和孩子有「不同的需要」。


 


不同的需要,導致不同的選擇和決定。從「需要」本身的角度來看,它沒有對錯,像是需要吃東西、需要被愛、需要被認可。但不同的立場,所導致的不同需要和不同選擇,卻會產生衝突,也很容易陷入「誰聽誰的」親子大戰。所以如何看待彼此的需要,就會決定我們如何處理衝突,對立、退讓,還是妥協?


 


 


 


模式一:從孩子的堅持了解需要,順應需要


 


回到凱薩琳的例子。不管寒冬或酷暑,三歲的凱薩琳只喜歡穿裙裝,所以她每天都穿裙子。從「需要」的角度來看,凱薩琳的需要,一點也沒錯。凱薩琳媽媽擔心她會冷,所以堅持冬天要穿長褲,從「需要」的角度來看,媽媽的需要,也很合理。但一方堅持不穿長褲,另一方則堅持非穿不可。於是「你贏我輸」的大戰,日日上演,從家裡戰到學校,從家務事變成了我的事。因為我「需要」孩子們在零下幾度的冬天,到操場玩時,一定要穿上長褲和戴帽子。


 


當我宣布這項規定時,凱薩琳嘟嘴說:「我不要穿長褲!」她清楚的表達她的需求。以下是我與她的對話(凱代表凱薩琳,師代表我):


凱:我不要穿長褲!


師:我知道你喜歡穿裙子。


凱:我不喜歡長褲!


師:我知道你喜歡穿裙子!但天氣很冷,必須穿長褲保暖。我愛凱薩琳,不希望凱薩琳著涼生病。


凱:我不冷,我不喜歡長褲!


師:我知道!但天氣冷,穿長褲才保暖。你可以把長褲套在裙子下,或把裙子暫時換成長褲,你決定。


凱:我不喜歡長褲,我不要穿!


師:天氣很冷,你必須穿長褲保暖。我等你套上或換上長褲,再帶你出去。我們的戶外時間很短,假如你錯過了,就只能等明天了。你必須穿上長褲,才能出去玩。


 


就這樣,我讓助教帶其他小朋友出去,我則不動氣的坐在教室裡等她。二十分鐘後,她不太高興的套上長褲,我讚賞她的決定,帶她出去,但只玩了五分鐘,就得回教室了。凱薩琳哭著走回來,因為時間太短。而我也以理解的口吻說:「我知道你還想玩,但你用太多時間來決定穿長褲。明天早點穿,就有時間玩了。」隔天,我只等了五分鐘。第三天,集合時間一到,她就自己拿著長褲,套在裙下,沒有掙扎,不用哭鬧,也有了足夠的戶外時間。二個星期後,她決定穿長褲上學,因為換來換去很麻煩。


 


 


 


和凱薩琳成功溝通,經歷了四部曲:


 


一、 認可,而不批判孩子的需要


大人要認可孩子的需要,「我知道你喜歡」,而不是批判她需要的對或錯(例如說,「冬天穿裙子,想冷死啊?」)。認可,讓孩子願意接納,願意聆聽;批判,讓孩子想防禦,採取反抗。


 


 


二、清楚,而不是模稜兩可的表達大人的想法和需求


有些大人分不清楚自由和放任;忘記什麼是常理,也不清楚自己的角色,不敢作主。冷了要添衣、在公共場所用餐不宜到處亂跑,這些基本的常理,要清楚的讓孩子了解;這不是選擇題,而是大人保護、教育孩子的必要要求。


 


 


三、提供孩子有限的選擇


認可了孩子的需求,也清楚表達了大人的要求,再給孩子二、三個選項,讓他抉擇。這不僅讓他覺得擁有選擇權,也學會考慮和接納他人的看法。當然,提供的選項裡,最好放入某種程度的孩子需求,讓他覺得被尊重和接納。以凱薩琳為例,認可她對穿裙子的喜好,但也接受大人套上長褲的要求,這是她最佳的選擇。至於好不好看,在這種情境下,就不那麼重要了。


 


 


四、自然的結果


自我的選擇,會帶來相對的結果。運用自然關聯性來教養,不但有效果,也較能持續。所以當凱薩琳不穿上長褲,就無法出去玩;當她花太長的時間來決定穿長褲,就壓縮她到戶外遊玩的時間;當她發現換來換去很麻煩時,她決定改變冬天的穿衣選項。自然的結果,讓孩子清楚的覺察到自己是行為的負責人,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使幼兒覺得自己有能力操控因果關係,為自己的選擇感到驕傲。更能讓孩子了解什麼是不佳的選擇,而從錯誤中學習,不再重蹈覆轍。


 


 


 


模式二:從孩子的行為看見需要,順應需要


 


午休時間,代課助教貝特思張大眼睛,訝異的看我把布來恩裹在毛毯裡,讓他像個繭一樣。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布來恩,雖然他絕頂聰明也很善良,但他說話很大聲,總是不由自主的扭來扭去,常發出怪聲音。但這一切,他都無法控制。是的,他是個過動兒。


 


他三歲來到我教室,今年要進小學了。三年來,我學會了從他的行為,讀他的需要。有一次他好奇的問我,他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常常不小心的叫我媽咪?


 


當其他小朋友能坐在線上,看我教課時,布來恩總坐不住。所以我給他個特殊的坐墊,於是,他能在坐墊上扭來扭去的同時,專心聽課、專注的數二百一十五顆珠子。


 


在某種情緒時,他常會把雙臂從袖子裡抽到胸前,像烏龜一樣。我了解,這是他尋求安全感的訊號和方式,所以我在午休時間時,將他裹綁在毛毯裡,他常這樣,動也不動的睡著了。


 


我不是醫生,但從布來恩的行為,我看見了他的需要。雖然我無法治療他,但我提供方法,順應他的需要,不是改變他的需要,讓他安心當他自己,我想這就是他常誤叫我為媽咪的原因吧!


 


凱薩琳和布來恩都不算好帶的孩子,但我願意花比較多的心思,了解他們的需要。從「需要」來看他們的行為,我學會了冷靜和不動氣,也看見了他們真正的快樂和擔憂。而他們,也學會了從我的需要,來關愛我。那天早上,有個孩子切了塊起司給我,布來恩一個箭步的衝過來,擋在我身前說:「珊卓拉很不喜歡起司,不要給她。」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分享好文章~婚姻是個空盒子


 


你必須往裏面放東西,才能取回你要的東西你放的愈多,得到的也就愈多.

很多人結婚時,對婚姻有許多期盼,期盼從中可以得到富貴,藉慰,愛情,寧靜,快樂,健康,其實婚姻開始的時候,只是一個空盒子.走到一起的兩個人,一定要養成一個習慣,去給,去愛,彼此侍奉,彼此讚賞,日後,那個空盒子才會日漸豐富起來.

空盒子最先該放的應該是〔思念〕,思念是一種使我們刻骨銘心的東西.它是兩個人有了肯定,有了情感,然後進而關懷,進而疼愛的一種情緒.〔思念〕是疲憊時通向家裏的一條小路,是寒冷冬夜裏的一股暖意,是匆忙推開家門後撲面而來家飯香....

空盒子裏還要放進〔藝術〕,婚姻生活中的藝術.在婚姻生活中,需要講藝術的地方無處不在,生氣有藝術,吵架有藝術.

有一對夫婦含辛茹苦養育了五個孩子,其中之艱難,只有他們自己能體會.一天,夫妻為了孩子的一件小事吵起來,越吵越厲害,眼看不可收拾了,妻子突然說:等一下,我要去生孩子了.這句話,就是吵架的藝術.


婚姻的盒子裏,除了放〔思念〕和〔藝術〕 外,還有許多東西,都可以放進去,這有待於自己去填補.


◆婚姻裡的八顆棋子◆

近幾年,國內離婚比率逐年升高,結婚才兩、三年就說拜拜的就佔了一大部分。年輕人對於經營婚姻真的那麼差勁嗎?我曾經聽了場有關婚姻生活的演講,主講人妙喻中國棋藝中的八顆不同角色的棋子,是美滿婚姻生活裡必備的要素,現在闡釋如下:


 


1.將:
將帥的言行要一致,不能人前說一套,人後做一套,這樣官兵才會信服。 經營婚姻也是如此,要注意婚前與婚後給對方的觀感,態度需前後如一,不要在情人變成另一半後,心態就不一樣了。


 


2.士:
表示夫妻倆對家庭都要有份責任感,在婚姻生活的路途中,任誰也不能落跑或推諉,就像是在作戰中的士官一樣,死守陣地,不輕言放棄或投降。


 


3.象:
表示要大度大量、能忍能容,夫妻間相同的愛好或興趣,雖如同是一杯香醇撲鼻的美酒,但不同嗜好也無異是一道美味的拼盤佳肴,要有度量接受和尊重,不能有強求改變對方的念頭。


 


4.車:
車子要時時保養才能保持最佳狀態,夫妻之間再忙碌,也必須要經常找到兩人獨處促膝談心的時間,兩人感情才不至於漸行漸遠,或時時故障拋錨。


 


5.馬:
夫妻倆要像馬一樣的勤儉工作,任勞任怨。相互扶持和幫助,路遙知馬力,婚姻猶如事業,需要小心的經營、大膽的投資。


 


6.炮:
表示夫妻的感情要愈泡愈香,愈見真情,也說明和諧、體貼、健康的性生活,會使蜜月中的幸福花朵常開不凋。


 


7.兵:
即夫妻要相敬如賓,就好比是同一把琴上的弦,他們在同一旋律中和諧地顫動,但彼此又都是獨立的。


 


8.卒:
生活中知足能快樂,知足的夫妻沒有虛榮心,沒有比較心,有羨慕心,自然就不會有埋怨心,不會有不平衡的心。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了解『兒童氣質』,才能因材施教




  • 文/柯乃綺 臨床心理師

 


每個孩子出生時,就已經具備了天生不同的特質。有些孩子每天都是笑咪咪的,有些孩子則常常動不動就哭,有些孩子整天總是動來動去、靜不下來,而有些孩子卻總是安安靜靜、不想動,這些差異就是「氣質」的不同。「氣質」是與生俱來對外在刺激(如環境壓力…)及內在刺激(如身體不適…)的行為反應模式。「氣質」不但影響了孩子與人互動的方式,更是影響孩子人格發展及學習的一個要素。



 


1956年美國紐約大學的兒童發展學家長期對一群嬰幼兒進行觀察研究,發現人與人之間除了在生理特徵上有差異外,「氣質(temperament)」也有個別差異。研究兒童氣質的兒童發展學家將「氣質」分為九個向度:


 


 


活動量:是指孩子在一天中所表現的活動頻率和節奏快慢。活動量大的孩子總是精力充沛、動個不停,常讓父母手忙腳亂、疲於應付;而活動量小的孩子則總是安安靜靜地做自己的事,且較喜愛靜態的活動。




 


規律性:

是指孩子每天睡眠時間的長短及飲食、排泄次數等生理時鐘的規律性。規律性高的孩子,每天作息穩定,父母帶起來很輕鬆;而規律性低的孩子,父母常無法預期其作息時間,而讓父母覺得困擾。



 


趨避性:

是指孩子面對新的人、事、物或情境時表現出「接受」或「拒絕」的態度。趨避性屬於「拒絕」的孩子,在接觸到任何新的人、事、物時,大多表現退縮的態度;而趨避性屬於「接受」的孩子,則很容易與人打成一片,接受任何新的事物。



 


適應度:

是指孩子適應新事物和情境的過程。適應度佳的孩子,較容易融入新環境,習得新規則;而適應度差的孩子,在面對新事物時,常需要較久的時間才能適應。



 


反應強度:

是指孩子對外在或內在刺激所產生反應的激烈程度。反應強度激烈的孩子,講話的音量或哭、笑聲都特別大聲,對事物的喜惡反應相當明顯;而反應強度弱的孩子,則總是反應平淡,讓人猜不透或忽略了他的想法和情緒反應。



 


反應閾:

是指引起孩子反應所需要的外在刺激量,包括視、觸、聽、味、嗅覺,還有察言觀色的能力。反應閾低的孩子,對於外界的刺激如環境溫度、食物的冷熱等非常敏感,稍有不適即會表現的非常不舒服;而反應閾高的小孩,對於環境的敏感度低,即使父母氣得變臉都還渾然不覺。



 


情緒本質:

是指孩子在一天中表現快樂和不快樂,友善和不友善等程度的比例。情緒本質正向的孩子,整天都是笑咪咪的,人際關係良好;而情緒本質負向的孩子,大都呈現悶悶不樂的表情。

 


注意力分散度:是指孩子正在進行活動時,是否容易受外界刺激干擾的程度。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常專注於他自己正在進行的活動上;而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則很容易因被叫喚或環境的聲響而有反應,但心情不好時,也容易逗他開心。注意力短暫的孩子雖然小時候容易被安撫,長大後卻容易有不專心的現象。




 


堅持度:

是指孩子在做某些事情,遇到外在阻礙時,能克服阻礙而持續下去的程度。堅持度高的孩子,做一件事一定做完才肯罷休,即使遇到阻礙也絕不輕言放棄;而堅持度低的孩子,做事常常是三分鐘熱度,遭遇挫折時也容易放棄而無法好好完成。

 


 


 


認識自己的氣質 活出自我


「氣質」雖是與生俱來的,但還是可由後天教養稍加修正。父母可在生活中觀察、了解孩子的氣質特徵,重視孩子的個別差異,並基於其氣質特徵,營造環境給予刺激,協助孩子發展更好的適應性,將有利於孩子的學習及人際關係。而隨著孩子長大,父母應引導孩子了解自己的氣質特徵,教導孩子認識並調整自己的行為模式,進而發展出最適合孩子氣質特徵的生活方式,使他們的身心都可以健全地發展,並且讓他們可以充分地發揮潛能。



《小羊媽媽》使徒出版社
2011年/2月號 

(資料來源:BabyHome 編輯 提供)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沈春華:再忙,每天都要看孩子聯絡簿




  • 劉易昇◎撰文 

 


奪下13座金鐘獎,主播沈春華以充滿親和力與不灑狗血的新聞播報形象,為她博得「台灣歐普拉」的美名;而專業的背後,沈春華對於親子教養與相處之道也未曾鬆懈,即便蠟燭兩頭燒,她仍然堅持陪伴小孩很重要,「陪伴孩子足夠的時間,是每一個父母都該努力的!」



 


「陪伴真的非常重要!雖然坊間有一句話說,陪伴小孩子的質比量重要,但我認為這句話似是而非,尤其當孩子還小時,『量』很重要,沒有『量』,奢談什麼質呢?」提到現代繁忙的父母該如何維繫親子關係,沈春華以自己為例,強調不管工作再忙,她仍然堅持每天看孩子的家庭聯絡簿,從中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也會每天會抽出時間陪伴兩個孩子。



 


 


周末親子日 親子聚餐維繫情感


「尤其是女兒,從小六到目前國一這個階段,她很喜歡在睡前讓我陪她40分鐘到一個小時,母女倆一起聽聽英文故事、聊聊天,所以每天我都會陪她在床上聊一聊,直到她入睡。」沈春華表示,即使有時候回家非常疲倦,或是因為要準備隔天新聞資料而著急,但她認為女兒這時需要母親,她絕對不吝惜給予女兒更親密的「親子時間」。


 


對於女兒AMANDA,沈春華重視陪伴的「量」,但對於就讀高三的兒子ANDRUE,她則是另一套不同的標準,她表示孩子大了,會有自己的想法、朋友與人際關係,這時陪伴就會以「質感」為主,沈春華笑說:「ANDRUE現在因為拼學測,都關在房間內,我每天大概只能進去SAY HELLO,望著他的背影,他也很酷,就是不會轉頭看妳一眼,其實我心裡很企盼,你好歹也回頭打聲招呼。」不過即使孩子課業忙碌,沈春華一到周六、日也會放下手中工作,透過親子聚餐的方式來維繫與兒女的情感。


 


在主播台上親切而不譁眾取寵的風格,加上專業表現,為她拿下13座電視金鐘獎,沈春華坦言,她自我要求極高,做事講究效率、完美,所以對工作她始終投注相當多的心力,但她也認為,父母不該把工作忙碌作為忽略小孩的藉口,「身為記者,能給家裡完整的時間相對比較困難,但我從來沒懷疑過,家庭絕對比工作重要,我需要有自己事業空間,但這空間可以幫助我做更好的母親。」

沈春華認為,面臨教養難免會有許多挫折,但也是人生成就感的來源。


 


 


 


放大自己的彈性 和孩子相處


沈春華認為,現代人的重要課題是如何在工作與家庭間得到平衡,怎麼經營人生,時間分配很關鍵,因此她並不覺得家庭主婦對孩子的教養效果,會比職業婦女來得佳,「我覺得工作給我很多不同的進步,因此面對親子互動與教育,我的教養觀念是比較新的。」


 


沈春華給人充滿親和力的形象中,又帶有記者專業理性的情緒,但她透露,即便如此,在親子相處過程中,她偶爾也有「抓狂失控」的時候,「像是孩子小時候比較無理取鬧,或是因為對課業要求,或個性上容易丟三落四,經過提醒依舊故態復萌,就會搞得我非常抓狂,但我每次發飆過後,還是會後悔,因為情緒的直接對立,對小孩而言,真的會比較受傷。」她表示,在兒子ANDRUE小時候曾因他不乖而推了他一把,沒想到事隔兩、三年後,兒子跟她提起,這件事對他造成陰影;這對一直從不體罰、實踐愛的教育的她來說,是很大的震撼,也讓她更加體會,父母任何不經意的行為,都會對孩子產生難以抹滅的印象。


 


「現在我沒種去設地雷,因為每個孩子個性有所差異,就算提醒他很多次,還是會再犯,所以你不能很鐵齒,父母親要放大自己的彈性,這才是比較務實的路。」沈春華認為,父母在放大自己彈性的過程當中,孩子一定也會跟著成長,因為「願意溝通的父母,小孩不會太壞」,家長必須讓子女清楚知道,跟父母的溝通是可以很直接、很OPEN的。

關於教養,沈春華認為,父母要放大自己的彈性,才是比較務實的路。


 


 


 


透過多溝通 陪孩子度過青春期


她開玩笑地說,以她這麼處處要求完美的個性,上天偏偏給了她女兒天真、率直,卻處事迷糊的個性,「AMANDA對很多事都不是那麼CARE,但偏偏我對很多事情都很CARE,老天爺給了我一個個性非常不一樣的女兒,我們很親密,但有時我就是會抓狂;我事後都會後悔,認為應該更控制自己的脾氣才對。」


 


沈春華的兒子ANDRUE就讀高三,女兒AMANDA目前正在念國一,兒女都已經進入許多父母傷透腦筋的青少年叛逆期,對此,沈春華卻有不同看法:「我覺得,小孩不會莫名其妙的叛逆,如果親子關係比較密切,溝通無礙,雖然孩子青春期會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及主觀的意見,但我覺得親子溝通還是會不錯的。」


 


她解釋,以ANDRUE來說,進入青春期的成長歲月難免會有挫折,會有溝通上的壓力,因此兒子有一段時間很不希望她到學校,不想讓同學知道他母親是知名主播沈春華,就連陪小孩看電影,她出門都得戴眼鏡、穿牛仔褲「偽裝」,「他在國中有一段時期比較明顯,但高中跨越了這一點,他現在反而有點得意,覺得有點遺傳到我,因為現在學校重大活動會找他主持,也經常參加演講、朗誦比賽。」


 


「我沒仔細想過自己有什麼教養原則,讓小孩真的可以健康快樂地成長,才是我所追求的!」沈春華憂心地表示,擁有快樂情緒對現在孩子來說真的很難,因為台灣的教育比較制式,不存在什麼因材施教,完全以智育為導向,孩子面對接踵而來的壓力,想擁有快樂的童年十分困難。


1.沈春華表示,如果父母和孩子關係比較密切,溝通沒有問題,就能減少孩子叛逆期時,親子間的衝突。
2.現今的教育制度以智育掛帥,讓許多孩子活得很有壓力,沈春華認為現在的孩子很難得到快樂。
3.沈春華從不體罰孩子,即使偶爾因孩子表現不如預期情緒失控,她事後也都很懊悔。


 


 


 


讓兒女健康快樂 是唯一的堅持


「天生我才必有用,要順著孩子的天資給他們最好的培養和沃土,但我們只有一種肥料、一種土壤、一種框架,那對於很多碰到這種肥料會窒息的小孩來說,怎麼辦?」講到面臨以智育掛帥的教育問題,沈春華情緒也略顯激動。


 


沒有快樂的身心就無法帶來健康的身體,也因此,沈春華對孩子的彈性愈來愈寬,「我也曾當過很在乎孩子分數的媽媽,因為我自己書讀得好,但我現在會想,我要求孩子的目標是什麼?有學習、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有智慧?但這不一定表現在分數上。」



讓兒女健康快樂成長是沈春華堅持的原則,這也讓她重新審視、並放寬對孩子的教養彈性,但這並不代表她完全不在意成績,「絲毫不在意就怪了,因為如果你有努力,成績自然也不會太差!」


 


 


 


從教養中 體驗挫敗與成就感


她強調,父母放寬彈性,並不等於放任孩子的成績,不然念書就失去意義,只是說,為人父母該用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我告訴孩子,要用另一種心態去念書,若只是為了成績念書,我不會這樣要求你,可是課本裡真的有很多很好的學問,像國語、英文、地理、歷史,你要當作培養內在價值,成為一顆閃亮的珠寶。」沈春華笑說,如果是以前,孩子考很差,她真的會蠻激動,現在她不會重蹈覆轍,因為過於重視分數,孩子會不快樂、媽媽會不快樂、家庭也不會快樂。


 


談起該如何教養小孩?沈春華謙虛地說,目前她都還在摸索學習,而且沒有任何父母在教育孩子時,不會存在著挫折感,「不過,教養就是這樣,我可能面臨人生最大的挫敗,但我也可能享受人生最大的成就感。」


 


沈春華認為,面對挫折是必然的,她相信,問一百個母親都會得到同樣的答覆,而她想建議父母的是,挫折並不重要,重點是透過這些挫折得到成就感;這種成就感就是從自以為是的生手媽媽,變成一個相對客觀、懂得以孩子為重的母親;這成就感也來自於孩子從懵懵懂懂,到慢慢有自己的思維,然後在關鍵時刻反而給父母建議。


 


金鐘女主播


沈春華,輔仁大學畢業,美國南加州大學碩士,目前為中國電視公司的當家主播,也是中天電視《沈春華LIFE SHOW》主持人,2010最受歡迎女主播第一名,曾榮獲13座金鐘獎。目前育有一子一女,兒子ANDRUE目前就讀高三,女兒AMANDA就讀國一。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從挫折人生到冒險人生




  • 文/許芳菊

 


冒險教育專家.謝智謀,他中輟過、混過幫派、被刑求電擊過……,但如今的他是全國優良教師。他如何走過人生的幽谷?帶領更多受挫的孩子找到生命的價值?



 


他帶著中輟生到紐西蘭單車環島、領著家扶的孩子攀登喜馬拉雅山、帶著大學生走出舒適圈,登山、溯溪、划獨木舟,從事國際公益、社區服務……。偷車打架的孩子,在他的冒險治療帶領下,發憤用功考上大學;家暴中輟的孩子,在他的引導對話中,找到自信,重建人生;柔弱的大學生,因為他的激勵,完成了一件件困難的公益行動。他是台灣的冒險教育專家、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學系助理教授謝智謀。


 


過去這十六年,謝智謀透過冒險教育、冒險治療,不僅把許多邊緣、中輟的孩子帶向正道,更激發出許多年輕人的夢想。謝智謀說,戶外體驗可以讓人看到過去沒看到的生命視野,大自然裡充滿了人生的隱喻,透過專業的對話、反思,可以引導人看清楚人生的狀況,找到未來的方向。


 


這位不斷帶領學生創造正向經驗的老師,卻是從一個不斷挫折的人生走過來的人。他的生命曾經有過許多黑洞,他中輟過、混過幫派、被刑求電擊過、自殺過……,但今天的他,與台大、成大校長共列全國優良教師。每週三,他會飛到世界各地整合資源、調度人力,進行國際的公益活動。


 


從一個被保護管束的孩子,到全國優良教師;從一個差點成為黑幫領袖的少年,到成為一個跨國際的公益冒險家;謝智謀的人生,彷彿就像是一場從黑洞攀上高峰的冒險之旅。


 


 


 


讓他充滿挫敗的家庭


謝智謀成長在一個充滿家暴的家庭,父親只念過小學兩年、母親不識字,哥哥姊姊都只有國小、國中肄業。家中孩子多,讓排行老五的謝智謀,長期受忽略,他一方面想要逃離這個家,一方面又渴望被看到、被知道。


 


十歲時,謝智謀家從新竹芎林搬到桃園。原本在山野中長大,只會講客家話的他,無法適應工業化城市的擁擠,也聽不懂同學的台語,適應困難的他,乾脆不去上學。


 


「我爸媽好像也從來不管我,但那半年對我學習台語非常有幫助,因為我一直在玩,」謝智謀笑著回憶。


 


後來回去學校上學,謝智謀的功課變得很好。讀小四的他,看到老師用的參考書不一樣,就會尋著參考書上的地址,坐公路局到台北的新學友書局買教師用參考書。當別的同學功課寫得要死,他只要抄這本參考書就可以得高分。謝智謀說,可能是因為要面對這樣的家庭,他必須找出生存的模式,讓自己活下來。


 


 


 


艋舺歲月,混幫派


到了中學,謝智謀功課一直不錯;但後來老師打得太兇,痛恨權威的他,開始逃學、中輟,到處玩。混到後來轉學,結果又被轉到一個好班,念書一派輕鬆的他,考上了成功高中。


 


上了成功高中,他開始蹺課、打混,就像電影《艋舺》裡演的那樣,他們一群青少年大約有兩百多人,跟著幫派到處砍砍殺殺。謝智謀因為腦筋動得快,知道怎麼分配路線、怎麼撤退,總是可以領著大家讓警察追著跑,甚至還成為幫派的領袖之一。如果繼續下去,謝智謀現在可能就會是黑幫老大;還好,他沒有成為黑幫老大,倒是運用他在幫派裡的領導經驗,現在在台大教領導學程。


 


後來他被成功高中退學,轉到桃園高中。有一次偷摩托車被抓到,那是他生命的一次重擊。他被警察銬上手銬,眾目睽睽之下被帶上公車,還被警察灌水、電擊刑求。最後被保出來,判保護管束。


 


這個傷害徹底摧毀了謝智謀的自尊。從此有一段時間,他活在不斷努力要獲得別人肯定的過程中。


 


在他的導師幫他保密的情形下,謝智謀重回學校念書,一直保持全校第一名。接下來考上師大體育系,畢業後有很好的教職,也常到各地演講、為企業、救國團做訓練,都備受肯定。謝智謀說,那段時期表面上一直很風光,但內在其實是沒有自信的,「我害怕去碰內心,因為那部分是黑的,我還有羞愧。」


 


 


 


絕境重生


後來謝智謀辭掉工作,陪同居女友去美國準備結婚,結果未婚妻到美國認識新歡跑了。那時謝智謀又陷入絕境。身上只帶了一萬美金,準備出國念博士,女朋友跑了、爸爸住院,自己胃出血、英文不好,無法適應美國的生活,偏偏又不敢回台灣。


 


好不容靠外在肯定支撐起來的自尊心,這下子完全崩潰,他痛苦到想結束自己的生命。「我再度認清,我要讓別人看得起,可是我做不到!」謝智謀秀出他手腕上自殺的傷痕,談著他當時絕望的心情。


 


就在這生命的絕境裡,謝智謀接觸到基督教信仰,這個信仰讓他了解,「不管我有沒有做事情,我生下來、被上帝創造出來,就是有價值的。我不需要去證明我存在的價值,而是要讓這個價值發揮、活出來。」


 


這一轉念,讓謝智謀的生命從極度負向開始邁向正向人生。他不但拿到全額獎學金,也順利取得博士學位。回國後,他開始積極推動冒險教育、冒險治療。他根據自己的挫敗經驗,來帶領受挫的孩子,他不會要求孩子去做什麼事來證明自己,而是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價值。謝智謀說:「如果可以找到一個人存在的意義時,挫折容忍力就會發揮到極致。很多孩子不知道自己存在的價值,空有挫折容忍力也沒用。很多混幫派的孩子被打得半死,過兩個星期又站起來跟人家打,他挫折容忍力很高啊,可是這些孩子不知道他生命的價值。我要幫助他們的,不是培養他們的挫折容忍力或領導力,而是要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存在的價值。」


 


謝智謀在戶外活動裡,常會透過Leader of the Day(一日領導)的訓練,幫助孩子看到自己的「可以」。這些孩子可能在主流社會裡沒有機會看到自己可以成為領袖,「我們在山上的課程就可以幫助他們看到這些能力,引導他把這些能力往好的方面發展,而不是去混幫派耍老大。」


 


謝智謀在大學裡開的課,更是嚴格的出名,沒有決心的大學生,絕不敢來修他的課。每學期一開始,謝智謀就會對學生說:「你進了我這一組的課程,從此你的寒暑假就結束了。你要去做兩次的國際服務、爬十幾次的山、划獨木舟、要發動社區服務活動,而且其他課也要顧好。」謝智謀希望他的學生走出舒適圈,體驗更寬廣的人生。


 


冒險教育做了十六年,謝智謀體悟到,「生命極度正向的經驗,可以把整個生命翻轉過來。」就像他自己的生命所呈現的,那個曾經深陷在挫折黑洞中,渴望被知道的孩子,已經放下了對父親的不諒,帶著對母親無盡的不捨,把這份愛與寬容,化做助人的專業,在高山上,在大海邊,為更多人開啟生命的視野。


 


 


 


★謝智謀小檔案


現為亞洲體驗教育學會理事長


冒險教育經歷:


2005年,美國國王峽谷戶外冒險領導先鋒計畫總領隊
2005年,東港小琉球獨木舟來回橫渡挑戰總領隊
2006年,阿拉斯加遠拓獨木舟學習計畫總領隊
2007年,尼泊爾喜馬拉雅山領導力與服務學習計畫總領隊
2008年,非洲吉利馬札羅領袖與服務學習計畫總領隊
2009年,弱勢關懷與紐西蘭圓夢計畫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給孩子一根釣竿~要孩子為自己負責


 




  • 侯昌明◎著 

 


很多有小孩的朋友都問過我,一直以來如此努力賺錢、理財,而且又那麼呵護孩子,現在會不會更打算多拼一點、多賺點錢,讓他們以後少吃點苦呢?通常我的答案是:「不,絕對不是!」



 


父母教養小孩是應該的,但是在未成年以前的正常學習階段,我不會打算讓他們接受貴族式教育,我更重視的是如何建立小朋友正確的觀念與心態。父母親不可能照顧小孩一輩子,所以若是教育方向正確,即使我不為他們鋪路,也不必擔心,反之,教育失敗,即使留下再多,也可能無用。我相信「兒孫自有兒孫福」,父母親最必須作的就是教育,等我達成了設定的任務之後,過去所賺的錢一定會用在和老婆環遊世界或其他退休計畫上。朋友聽我這麼說,馬上接著說:「哇!看不出來,你真的會這樣啊?」我笑笑地說:「其實,還是有準備一百萬給他們啦!」


 


我的盤算是在他們二十歲之後,各給兒女一百萬元,他們可以選擇一次提領或是在人生任何階段中分期享用,而且我不會干涉他們如何運用,但是,也僅有這一百萬,我絕對不會再給他們任何金錢上的支助了。


 


「如果他們拿去吃喝玩樂你也不管啊?你的血汗錢耶!」朋友很訝異地追問,「不會啊,成年之後他們就應該對自己負責,我再管也是多了,這一百萬元就當作驗收自己教育的成果,如果他們要拿去花掉,就算我當下制止,以後還是會拿去享樂的啦!」對某些人來說,可能真的要徹底失去過,才能學會如何珍惜,如果我的小孩是這樣,那我只好多花上這一百萬的學費囉!但我相信,只要我肯努力地教育他們,他們便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


 


假設小孩選擇等到需要投資、做生意或有急用時再提領,我會很高興,但仍舊不會干預他們的選擇,每個人的一生當中會遇到太多選擇了,只有自己最瞭解自己,如果他們徵詢我的意見,我當然很願意以過來人的身份,分享自己的理財經驗,但那時候多半是以朋友的身份,而不是以父母的角度和思考來影響對方。


 


我曾經看過一位六、七十歲的老父親,一生辛苦賺錢加上退休金,大約有兩、三百萬,本以為可以就這樣安養天年了,沒想到兒子早就在打那筆錢的主意,所以畢業後完全不想找工作磨練一番,直接拿走老父的養老金去開創事業。在工業區裡開了一家佔地很廣的火鍋店,一個月店租十萬,但是工業區的上班族哪有什麼時間慢慢吃火鍋,偌大的店面經常門可羅雀,也從沒客滿過……


 


其實光看店規模就不得不配服這年輕人的野心,店裡的迴轉台設備,應該可以算是迴轉火鍋的先驅吧!但無論設備再好,地點和客源不對的話,都是枉然。在我眼裡,這個投資的最大敗筆是錢不是自己的,沒了也不痛不癢,於是,這家店在三個月後正式關門了,一點都不令人意外,如果開店的本錢是小孩親手打拼來的,那他肯定會小心謹慎!


 


所以,我才選擇給孩子一百萬,不多不少,事先說好,以免誤認為爸媽就應該負責無止盡地供給他們,既然都已成年了,就該有負責任的態度,一百萬在他們身上會變成零或是一千萬,將來一切的造化就憑自己了!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王品集團董事長 -- 戴勝益:我為何斷絕孩子的退路



育有一兒一女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跟一般的企業家老爸很不一樣。

 

其他企業家無不處心積慮安排子女在家族企業接班,但戴勝益卻完全不做此想。

 

王品是全台最大餐飲連鎖集團,除了王品牛排以外,旗下事業體還包括陶板屋、夏慕尼、西堤牛排、原燒、聚北海道昆布鍋等 多個品牌,兩岸店數逾百家,年營業額高達五十多億。

 

但是,戴勝益卻堅決不讓子女進入他的餐飲王國,不要說是「接班」了,連去任何一個事業體「上班」都不行。

 

他不只擋了他們的「前途」,甚至還斷了他們的「財路」。明年王品股票即將掛牌上市,戴勝益瀟灑宣布要捐出個人八○%的財產做公益,只各留五%給兒女,而且還設下三十五歲才能動用的限制條款。

 

他並不打算讓王品變成一個家族企業;他的孩子,只是「戴勝益的兒子女兒」,絕對不會是「王品集團的少東、公主」。

 

王品這座江山是他自己白手起家打下來的,如果孩子們也想要一座大好江山,那麼,不好意思,請自己努力。

 

Q你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父親?教養哲學是什麼?

 

A我很民主,對小孩幾乎是寬容到極點,對我來說 ,小孩子只要不犯法,做什麼都可以。

 

我的教養觀跟一般家長不大一樣。很多家長逼著小孩補習、做功課、學很多才藝,但我觀察,很多家長要孩子學東西,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小時候的遺憾;而很多被硬逼著學這學那的小孩,長大以後的表現反而比較平庸。為什麼呢?因為他忙著應付父母的期望,根本沒有空閒去發掘自己真正的興趣。

 

我的小孩一開始都沒學才藝,我也不讓他們補習,等到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時,他會自己來說。像我女兒是在小五那年,才跑來跟我說她想學鋼琴、長笛;我兒子則是在高中時,發覺自己對電腦很有興趣,才開始不斷深入鑽研。我對孩子的課業只有一個要求:只要能夠如期畢業就好,不管排第幾名,我都可以接受。

 

上課,真的是最重要的事嗎?我小學六年都拿全勤獎,這張獎 狀就像是「貞節牌坊」一樣,為了得到它,你就不能隨便「改嫁」。於是在小學六年中,我錯過了太多重要的事:三年級時,我小阿姨結婚,我沒參加;我阿公、阿嬤過世,我沒去送;我家附近做醮,那是六十年一次的大拜拜,可以想像那是多麼熱鬧的場面,但我也未能恭逢其盛……這些事後回想會讓人遺憾萬分的事,六年來大概有十幾件,而我卻為了那一紙無聊的「貞節牌坊」,全都錯過了,這值得嗎?

 

所以我很鼓勵小孩請假,只要家裡有需要家族成員參與的事:旅遊、聚餐……沒問題,儘量請假;就連公司開股東會,他們也可以請假旁聽;甚至只要他們感覺今天很想去爬爬山,也可以請假。他們兩個在班上功課沒拿第一名,但請假次數都是第一名,請到最後,老師還打電話問我:「戴先生,你是存心跟學校作對 嗎?」其實我不是要跟學校作對,只是覺得應該要把時間花在真正有價值的地方。

 

我公司現在也是這樣辦,公司員工只要有重要事情,什麼老婆生孩子、小孩畢業典禮、母姊會,都可以優先請假,人生的關鍵時刻,絕不可缺席。

 

Q你有刻意幫子女規劃或引導他們未來的生涯嗎?

 

A我給他們的刻意規劃就是:徹底斷絕他們的後路。早在十幾年前,王品就訂下了「非親條款」,所有幹部的親人都不得進王品工作。我連他們去王品旗下事業打工都不准。拜託!哪個店長敢使喚董事長的兒女啊?那打工有什麼意義?還壞了店裡的規矩。

 

前不久,我又決定把八○%的個人財產捐出去做公益,僅留給他們各五%,而且要到三十五歲以後才能動用。這下徹底斷絕了他們繼承家產的退路,這樣才能逼出他們的潛力 !不然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橫豎有靠山,不用努力也不用掙扎,甚至不用去「想像」自己以後要做什麼,反正只要回去當王品的繼承人,坐著吃、躺著吃,甚至當植物人都可以活下去,幹嘛還奮鬥?

 

Q你這種「斷絕小孩後路」的做法,跟你個人的人生經驗有關係嗎?

 

A 我先講一個故事。我小時候家裡養了一隻雞,但我媽從不餵牠,每天早上把牠從雞舍放出來,牠就「咯咯咯」叫著、抖擻羽毛跑到後山去覓食。因為運動足夠,牠的肌肉結實、雞冠鮮紅、羽毛有光澤。後來,我媽把這隻雞關進穀倉,從此那隻雞每天只要吃飽睡、睡飽吃就好,但是牠反而變得垂頭喪氣,不再活蹦亂跳,沒多久就生病死了。

 

你覺得,小孩做穀倉雞,還是做放山雞好?如果小孩變成穀倉雞,那不是小孩的錯,是父母的錯。

 

我幼時家 裡很窮,但國中以後,我爸的製帽事業逐漸上軌道,家境變得很好,偏偏我爸又沒「斷絕我的後路」,於是我從一隻放山雞,變成穀倉雞。我念台大中文,中文系的學生出路比較窄,班上同學都很有危機意識,為了前途轉系、輔修什麼的,只有我一路混到底。反正我畢業後有三勝製帽可以待啊,怕什麼?我一直到三十九歲孑然一身離開家族企業,另起爐灶創業,才開始發揮自己的潛力,積極求生存,從穀倉雞又變成野外的放山雞。雖然已經是一隻「老雞」,但那時候我才真正充滿企圖心。

 

我之前也掙扎過,要不要捨棄家業自立門戶,後來想到洛夫的詩:「如果你迷戀厚實的屋頂,就會失去浩瀚的繁星。」

 

而我,不想要失去浩瀚的繁星。

 

我的體會是:一定要讓小孩走投無路,他們才會闖出屬於他們的生存之 道。每次看到媒體上企業後代跑趴、泡夜店、玩名牌的新聞,我都很不以為然。我覺得這是未富先貴,這種光鮮亮麗的日子過慣了,以後怎麼可能任勞任怨、苦幹實幹?我不要我的小孩不知人間疾苦,而要讓小孩知道人間疾苦的方法,就是先讓他們過得很疾苦。

 

Q你怎麼讓他們「了解人間疾苦」?

 

A我有很多朋友都把小孩送去念私立的貴族學校,由司機開著黑頭大轎車接送上下課,同學的爸媽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但我的孩子國中以前,都念最普通的公立學校。我女兒國中時,坐她附近的同學,有爸爸當水電工的、媽媽在菜市場賣滷味的,也有同學下課後必須去打工貼補家用。我要我小孩接觸的社會是庶民社會,而不是上流社會,我希望他們了解,那才是大多數人真實的人生。

 

我對孩子很寬容,很少給 他們訂規矩,但我不會讓他們過得太舒服。我兒子女兒一直到高中,每個月零用錢都只有一千塊,他們如果遭遇什麼困難,通常我也是袖手旁觀。我兒子以前曾跟同學集資了一千美元,想在網路上買電腦,賣方遠在印度。我心想,這八九不離十是個騙局,但我沒說破,眼睜睜看他把錢匯出去被騙,之後也沒幫他善後,他就自己變賣身邊的東西籌錢還給同學。我就是要讓他經歷過慘痛的教訓,他才會知道什麼叫做「陷阱」,這是一門寶貴的功課。

 

他們兄妹倆出國念書,我事先都沒協助他們申請學校、安排住所;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送他們去機場,給他們一張「留學生活須知」,之後就讓他們「自生自滅」。我女兒到了紐約以後,自己查資料,跟七所學校交涉,爭取面試機會。雖然英文不太通,但憑著筆談、口談、比手 畫腳,竟也讓她弄到一所學校念。解決問題本來就是一種學習,若我什麼都幫他們弄好,甚至還親自帶他們過去,那他們要學什麼?

 

我告訴他們,出國讀書的目的有四項:文憑、語言、國際觀,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不要求他們念什麼名校,只要是教育部承認的學校就好,功課也只要「能畢業」就好,所以,我叫他們不要整天待在圖書館,要擴大視野,多體驗文化、多結交形形色色的朋友,深入當地人的家庭這些都比功課還要重要。

 

Q你的孩子遇到困難,難道都不會跟你求救嗎?

 

A我很少幫他們收拾殘局,他們早已「習慣」,所以很少求救,因為求救也不大有用。我兒子當兵時在官田新兵訓練營服役,除了要煮飯、整理靶場,晚上還要站衛兵,很操。他常傳簡訊跟我訴苦,說幾乎沒有時間睡覺, 累得快瘋掉,「爸爸不是很有辦法嗎?怎麼不想辦法讓我調單位?」

 

我一直都不理他,只是勉勵他要忍耐、這是濃縮的學習,直到他退伍前三個月,我才去找他的指揮官。指揮官一看到我的名片,肅然起敬問我:「有何貴幹?」我說:「貴幹是沒有啦,只是聽說我兒子快被你操死了。我是來感謝你的,當兵就是要操才好,如果你這裡很涼,我就想盡辦法把他調走了。」

 

當天晚上,指揮官找來官田地區的鄉紳辦桌歡迎我。之後就把我兒子調到軍官室修電腦,不用戴鋼盔、打綁腿,還有自己的寢室,讓他最後的當兵生活過得比較爽,不過也只剩三個月了。

 

我之所以退伍前三個月才去「關說」,是為了讓兒子覺得,這個老爸其實有在關心他,既然「訓練效果」已經達到了,我也不好做得太「趕盡殺絕」啊,哈哈 哈。

 

Q你覺得你的孩子跟一般養尊處優的企業二代有何不同?

 

A 他們真的比較有憂患意識,我兒子早在高中時,就已經開始用一種「如喪考妣」的態度來摸索自己的人生。爸爸這樣「無情無義」,以後真的要靠自己欸,不緊張點怎麼行?他對電腦很有興趣,高中畢業時,就辛辛苦苦去考了一張 CCIE(Cisco Certified Internetwork Expert)證照。這張證照很難考,他年僅十九歲就考上,是考上這張證照最年輕的華人。我問他:「你考這張證照幹嘛?」他回答:「啊你都斷我後路了,我要自己想辦法啊!」

 

我兒子女兒現在在紐約讀書,每一次我去看他們,他們都跟我講很多未來想做的計畫。他們這麼有想法,都是因為我斷他們後路,他們得自力救濟啊。
他們對物質缺乏的容忍度也比較高。我去年寒假去紐約看他們,我女兒還是拎著她在逢甲夜市買的、一只不到台幣五百元的大包包。她敢在紐約這個時尚大都會,這麼理直氣壯、毫不自卑的拿著這個夜市包包,有這種精神,我以她為榮。

 

我兒子跟他女朋友在紐約登記結婚,連捧花都自己紮。因為美國新娘捧花很貴,一束要一百五十美元,自己做成本才七十幾元。登記當天,我看其他人都 穿著豪華的燕尾服,只有他穿著一件四十美元的H&M西裝,裡頭搭一件圓領的素色上衣。因為沒有領帶,他拿了一支麥克筆現場在衣服上「畫」了條領帶,旁觀者看了都用力幫他鼓掌,我也覺得我這兒子真有創意!這個婚禮,保證他一生難忘。

 

今年寒假他們回來,我把他們叫過來,宣布我的財產處置計畫。他們其實可以跟我「張」(台語,耍賴)一下,或至少討價還價、看可不可以提高比例,畢竟法律上他們本來可以各得我一半財產,但他們都不假思索就答應了。

 

因為他們知道,我是愛他們才這麼做的。他們明白,爸爸不給他們財富、不讓他們進公司,都是為他們好。

 

畢竟,要有血有汗有淚的人生,才是精采的真人生啊!

 


戴勝益給兒女的「留學須知」(1) 順利完成學業拿到文憑(成績毋需太好,不能整天待在圖書館)。(2) 英文要學到非常好,說、聽、寫自如(CNN 懂 90%以上)。(3) 交很多外國朋友(各行業各年齡層均有)。(4) 遊遍全美國各州、各大城、各景點。(5) 看遍 N.Y. 的所有歌劇、舞台劇、電影、博物館、美術館。(6) 每日步行10,000步以上,養成每日運動的習慣。(7) 在「安全保障」與「固定預算費用」下,極力擴大見聞與視野,千萬不要儲蓄。(8) 深入當地一般人的生活領域。(9) 開始練習理財,培養「讓每分錢發揮最大效益的本事」。(10) 培育第一流的公關技巧(讓大家願意接受你、信賴你、協助你)。(11) 需熟讀《Taiwan Today 》,以及寄去的經濟資訊剪報,不能與台灣的經濟圈脫節。(12) 四年內務必完成以上事項,回台創業。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增強兒童免疫力的省錢妙招




  • 黃瑽寧◎著

 


已經碰到非常多的家長問我,「要怎麼增強孩子的免疫力」?這真是個大哉問。



 


如果上網搜尋「增強免疫力」這幾個關鍵字,您可能會得到各種不同的建議,比如說益生菌、維他命、人蔘、綠藻等等補品。這些補品通常不便宜,買起來經濟負擔又大,究竟有沒有效果,家長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難道增強孩子的免疫力,一定要花大錢嗎?別擔心,這裡讓我傳授各位幾個增強孩子免疫力的省錢妙招!


 


1.喝母乳


母乳裡富含各式各樣增進免疫力的因子,免費又方便,絕對是增進免疫力的最佳省錢妙招!


 


2.接種疫苗


接種疫苗絕對是最有效,也是最簡單讓某些特殊免疫抗體的方法。雖然自費疫苗價格不菲,但光是免費的疫苗,就已經足夠讓孩子得到很多的保護。流感疫苗通常在小學四年級之前都是免費的,家長千萬不要放過這個機會,一定要帶孩子去接種。


 


3.吃糙米與全麥麵包


沒錢買益生菌?沒關係,我們多吃益生質,給我們自己腸道內的好菌天天吃補!坊間有販賣許多果寡糖等等人工的益生質補品,其實我們不需要花大錢也可以得到。糙米、全麥麵包,都是很好的天然益生質,天天吃,不需花大筆銀子買補品!


 


4.吃深綠色蔬果,還有魚


這幾年有關維生素D的話題非常的夯,因為免疫學家發現維生素D不只可以強化鈣質,還可以提升免疫功能。不意外地其實維生素D在日常生活食物中俯拾即是,花椰菜、菠菜、紅蘿蔔、各種深綠色或深黃色的蔬果裡都有。魚類也是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只要每天都吃一些,不但免疫力可以提升,還可以強化骨質。


 


5.天天出去曬太陽運動


吃了維生素D,也需要陽光來活化才有作用。我們的皮膚只要接受到陽光的照射,就會活化維生素D,這更是一毛錢都不用花的免疫增強法!每天都帶孩子出去曬曬太陽,保證少生病多健康!


 


6.不要太早讓孩子上學


小孩的免疫力還不足的時候,就把他放在病毒肆虐的團體當中,等於是把一隻綿羊丟在狼群裡讓他自生自滅。我建議至少三歲以後再讓孩子上學,如此一來就算是生病了,身體也比較有能力來對付這些病菌。


 


7.不要相信廣告的誇大效果


省錢妙招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再花錢買這些誇大效果的補品。通常這些補品都會走審查比較寬鬆的食品路線,然後將某些實驗室的研究誇大成對人體也有效果。這世界上有非常多的物質都可以在實驗室裡增強免疫力,但是吃到人體裡就是行不通。尤其說到劑量,實驗室裡的細胞那麼小,人體細胞數目卻是這麼的龐大,也許這個物質對人體有效的劑量是「一桶」,但是廠商賣你的卻是「一顆」,只是杯水車薪。


 


相信我,不需要花大錢,小孩增強免疫力其實是很簡單的。就從今天開始,帶孩子到陽光下走走吧!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乳牙期口腔保健10問


 


採訪/陳姵樺                                                          諮詢/台安醫院牙科主治醫師 賴政穎


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江國樑          林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 顏崇文



 


 


 


乳牙遲遲不長出,口水又流個不停,是怎麼回事?實際上,寶寶的口腔問題可不僅只於此,有些疾病也會引發口腔異常症狀,你可大意不得!


 


 


口水流不停


寶寶的嘴邊流滿了口水,甚至多到流到胸口,這是正常的現象嗎?台安醫院牙科主治醫師賴政穎表示,45個月大左右寶寶流口水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因為這段時間唾液腺的分泌功能開始增強,導致唾液量增加,但此時期寶寶們舌頭與口部的肌肉協調能力還沒發展好,當口水量增多來不及吞下就會流出來,一般等吞嚥咀嚼肌逐漸成熟後就會自然改善。


 


另一種流口水的原因是在寶寶長牙的時候,出現的時間依每個寶寶長牙時程而不同,大約從89個月大陸續開始長牙,有的甚至更早。剛開始長牙時寶寶會有脹痛不舒服想咬東西的感覺,而且牙齒算是口腔中新冒出的異物,會刺激牙齦上的神經造成口水分泌,此時因為上述的吞嚥肌肉尚未完全成熟,口水就會流出嘴巴。這個現象在剛長牙時會發生,大約到1歲多之後便可自然改善。


 


 


奶瓶性齟齒


以牙醫師的觀點,3歲以下孩子的牙齒保健家長要負起完全的責任。3歲前孩子的牙齒由家長刷才能刷得乾淨;35歲可自己練習刷,但是家長必須幫忙再次的清潔;57歲可以由小朋友為主、家長擔任輔助檢查的角色;至於真正可以自己刷得很乾淨,要7歲以上的孩子才辦得到。蛀牙的形成原因與牙齒、口內細菌、食物、食物殘留時間有關,所以只要寶寶開始長牙就要進行潔牙的動作。


 


嬰兒會接觸的食物中大多含有醣類如牛奶、果泥……等,這些都會轉成酸性的物質造成蛀牙;而果泥等濃稠的食物則容易有殘渣殘留在牙齦溝、牙縫或牙齒的溝隙中,蛀牙就從這些部位開始發展,所以寶寶不論是喝完奶或吃完果泥,家長都必須拿濕紗布繞在食指上,幫寶寶進行牙齒外表面的擦拭;至於咬合面及內側,則必須藉助軟毛牙刷來清潔。而牙縫中若卡著食物殘渣,爸媽可以用牙線或是牙線棒幫忙剔出來。


 


至於潔牙的重點時機除了進食後還有睡前,因為寶寶夜裡睡眠時間有可能長達810小時,口腔內的細菌有很長的活動時間,此時嬰兒奶瓶性齟齒的發生率很高,爸媽一定不能忽略寶寶晚上睡前的潔牙動作。且也不要讓寶寶含著奶瓶睡覺,不僅容易蛀牙,還可能造成牙齒排列不整齊,日後恐需要矯正的狀況。


 


不過家長也不能任由寶寶流口水而不管,過多的口水長期濕黏的停留在皮膚上,會有濕疹、皮膚炎以及味道不佳等問題,甚至造成感染,所以必須勤擦拭流出的口水,保持寶寶皮膚的乾爽。


 


但超過兩歲的寶寶若還在流口水就必須特別注意,可諮詢牙醫師,察看寶寶是否有口腔發炎的症狀,導致吞嚥時疼痛,而不喜歡吞口水,使口水流出;或與小兒科醫師討論是否有發育遲緩的問題。


 


 


牙齒黃黃的


還在喝奶階段的嬰兒牙齒怎麼會黃黃的呢?年齡較大的孩子有可能因為吃喝了飲料、糖果、餅乾等東西,讓色素染上了牙齒造成牙黃,但嬰兒牙黃就與他牙齒本身的構造有關,這可是件好事。因為牙齒的內層主要構造為牙本質,這個部位的顏色偏黃,而牙齒外層為琺瑯質顏色(透明的白),所以嬰兒牙黃就是牙本質很厚、琺瑯質較薄,而將偏黃的牙本質色調顯現出來的原因,這也就表示嬰兒的牙齒本質厚實,比較堅固。


 


 


乳牙慢慢長


乳牙發育的平均時間約從89個月大一直到兩歲半會長齊20顆乳牙,每個寶寶時程不同,半年內的差異都是正常的,但是若比同年齡的寶寶慢到半年以上就必須接受檢查。乳牙長得慢有幾個原因:


*牙齦太厚


這種情況下的寶寶是有牙齒的,但是因為牙齦太厚讓牙齒長不出來,只要經過牙醫檢查確定是此問題,在將要長出牙齒的牙肉上劃一刀,就可讓牙齒順利長出來了。


 


*天生無牙


天生無牙的機率很低,通常與全身性疾病有關。寶寶在經過醫師檢查,若確定沒有乳齒但是有恆齒,就必須放置空間維持器或固定式假牙,將未來恆齒的空間留出,等待恆齒長出。


 


*生長遲緩問題


生長遲緩也會出現乳牙長得慢的問題,此時可先幫寶寶照一張全口的X光片,看看牙齒的狀況,再會診小兒科醫師觀察寶寶的生長情形是否正常,才能知道寶寶乳牙長得慢的真正原因。


 


 


鵝口瘡


林新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顏崇文指出,鵝口瘡是一種口腔念珠菌的感染,會在舌頭與口腔兩頰出現白色的點點。念珠菌是一種黴菌,長期無害存在人類的口腔中,6個月大以前的嬰兒因為抵抗力還沒那麼好,所以容易感染鵝口瘡。此外,因為6個月大以前的嬰兒以母乳或配方奶為主食,這時在舌頭上也會出現白白的奶垢,與鵝口瘡的症狀類似,家長很難分辨。


 


為了確知家中寶寶是否得了鵝口瘡,在寶寶吃完奶後,家長可用沾溼的棉花棒或紗布,輕輕擦拭寶寶的舌頭,若擦得掉就是奶垢,若擦不掉,又在寶寶口腔兩頰發現白色的區塊,這就表示是鵝口瘡。


 


當發現寶寶有鵝口瘡時,家長不需要太心急,因為鵝口瘡通常症狀輕微,不需要特別處理,過一陣子就會自行消失;除非家長發現鵝口瘡的範圍是一大片的,或是寶寶因此哭鬧不安、影響食慾,這時就需帶寶寶就診,小兒科醫師會給家長藥粉或藥水塗抹在鵝口瘡的部位,大多可改善症狀。


 


為了減少鵝口瘡的發生,家長餵奶前應洗淨雙手,且寶寶在6個月大之後開始吃副食品時,建議餐後可以喝些水漱漱口,以保持口腔衛生。


 


 


自我傷害性潰瘍


江國樑醫師表示,寶寶咬到舌頭而引起潰瘍的狀況很少發生,有可能是寶寶牙剛長出來或是牙齒咬合不好或是吃東西太急而不小心咬到舌頭。預防的方式就是讓寶寶保持情緒穩定以及緩和的進食,若真的因此咬傷舌頭或口腔內的黏膜,可以到小兒科就診,醫師會開口內膏讓寶寶擦在傷口上,受傷期間可以多補充水分,吃流質食物與多補充含有維生素B群與C群的果汁或食物。


 


 


舌繫帶潰瘍


當嬰兒的舌繫帶過短再加上牙齒剛長出來,尖銳的齒尖若摩擦到舌繫帶,就會引起舌繫帶潰瘍;此外,寶寶經常吸吮指頭而指甲又過長,或是啃咬有尖銳處的玩具,也會引起舌繫帶潰瘍。 江國樑 醫師指出,若是後面這項原因引起的,就要趕快戒除寶寶吸手指、啃玩具的壞習慣;如果是因為舌繫帶過短被牙齒摩擦造成,且已反覆發生多次,就必須到小兒科診治,讓醫師做詳盡的檢查,再決定處置的方式。


 


不過顏崇文醫師也指出,舌繫帶在嬰幼兒時期本來就會比較短,等長大後便會跟著變長,所以除非寶寶的狀況很嚴重(舌繫帶真的過短的問題很少出現,約1萬個小孩只會出現12個),否則不需要做剪舌繫帶的治療。


 


 


手足口症與咽峽炎


我們常說的手足口症和咽峽炎,其實就是腸病毒所引發的不同症狀。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江國樑表示,腸病毒主要的傳染途徑為飛沫與糞口傳染,好發於3歲以下的幼兒,患者多數會出現發燒的症狀,若是感染的是克沙奇病毒,則會出現手足口症或是咽峽炎。


 


手足口症會在口腔產生潰瘍,也會在手掌、腳掌、膝蓋與臀部周圍出現稍微隆起的紅疹,疹子的頂端大多有小水泡;而咽峽炎的特點是在口腔後部出現水泡,然後很快地破掉變成潰瘍。


 


而最容易引起併發症的腸病毒71型,也可能會出現手足口症與咽峽炎的症狀。 江國樑 醫師表示,如果寶寶感染腸病毒時,自症狀開始後5天內,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躍型抽搐、持續嘔吐、持續發燒、煩躁不安、昏迷、頸部僵硬、肢體麻痺、抽搐、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腸病毒重症前兆時,就需立即就醫甚至轉送醫學中心,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目前腸病毒並沒有疫苗可預防,所以只能從個人衛生以及少出入公共場所做起,儘量減少寶寶接觸到病毒的機會。另外,成人得到腸病毒症狀並不明顯,沒洗手或洗手不完全便有可能將疾病傳給家中寶寶,所以不論是否為腸病毒流行季,大人小孩都要落實洗手五步驟。


 


若家中有兩個以上的小孩,通常第二個感染到腸病毒的幼兒,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寶寶,所接受到的病毒量往往較高,腸病毒病況嚴重程度可能提高,所以儘量將已得病的幼童隔離,並小心處理病患的排泄物。


 


 


地圖舌


當寶寶的舌頭出現紅色不規則的斑塊,紅斑塊周圍會有一圈白色的絲狀紋路,因為形狀不規則,看起來像地圖,所以稱之為地圖舌, 江國樑 醫師表示,當嬰兒的抵抗力較差的時候,就會出現地圖舌的症狀。有時候這有可能是存在於口腔內的細菌或念珠菌所引起,1歲以內的嬰兒比較常見,通常不需要治療,等寶寶抵抗力增強後就會自己痊癒。


 


 


皰疹性齒齦炎


皰疹性齒齦炎屬於病毒性飛沫傳染,除了舌頭會破外,齒齦與嘴唇都會破,有時齒齦還會流血,患者也會不停流口水。 顏崇文 醫師表示,這種病症狀況輕微的約35天會自行痊癒,但因口腔有多處破裂,所以只能多喝冰涼流質的食物來代替固體食物。另外,多補充含有維生素B群與C群的果汁可以改善狀況,若狀況嚴重到無法進食或喝水,怕幼兒發生脫水的現象,也可以住院做支持性治療,施以點滴補充營養與水分。


 


這個病症除了透過飛沫傳染外,病兒將帶有病毒的口水沾到玩具上,另一名幼兒若觸摸到相同的玩具也會感染到,所以家中有多個幼兒,家長則需要多加注意。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何學會辨識植物



  • 陳逸忠◎著

     




要學習植物辨識,有些小小的方法提供給大家參考,這是經驗談,可以讓大家更樂在其中的學習喔!


 


走出戶外,多接觸


這是認識植物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方式,生活中常見的閒花野草,因為我們常去接觸,對她們會非常熟悉。許多辨識植物的高手,多半是因為常常在野外賞花賞草,而學會如何辨認各個物種。還有一個不錯方式,就是由植物解說員帶領你,直接到野外講解學習,或者你也可以隨身帶著植物圖鑑到鄰近野地、步道去對照觀察,更也抽空參加生態旅遊、植物研習營等等,這些方法對於提高你辨識植物的程度都有很好的效果,而且也能藉由實際接觸到植物,更貼近地觀察植物而增加辨識成效。光是從書本上學習,無異是紙上談兵,誤判的機率就相當高了。至於接觸的地區可以先從住家附近開始,再慢慢擴及到周圍的自然環境。


 


查閱參考書籍及網路資源


坊間有許多各式各樣的植物分類學書籍或圖鑑,這些都可成為認識植物的良好工具。分類學原理可以幫我們認識植物的分類,包括其發展史、分類各階層的觀念──界、門、綱、目、科、屬、種,還有植物的命名原則及植物的各分類系統,而圖鑑則是實體對照的好幫手,只要圖鑑的照片拍攝品質夠好、不失真,那麼對於協助鑑定植物會非常有用。


 


網路上也有許多資源可供利用,例如Flora of Taiwan、台灣維管束植物簡誌、台灣樹木解說、塔山自然實驗室、台北植物園植物資料庫等,都是專家學者撰寫的網路分類文章,值得參考。


 


標本館的妙用


植物標本館是學習植物分類不可或缺的單位,歷年不斷增加貯存的標本,已成為各地植物分類學者便利查詢及研究植物的地方。


 


國外比較著名的植物園幾乎都有附設標本館,包括英國KEW植物園標本館、美國密蘇里植物園標本館、紐約植物園標本館等等,都是享譽國際的大標本館。


 


國內比較具規模的標本館,則包括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標本館、台大植物系標本館、台灣省林業試驗所標本館等,這些都是查閱植物、對照標本的好地方,而且目前各大標本館都在進行數位化工程,以後都可直接在網路上查詢標本,對於植物的研究有莫大幫助。


 


請教箇中高手


要找植物分類高手並不難,台灣植物誌(FLORA OF TAIWAN)或植物圖鑑的作者,都是你很好的諮詢資源。許多大專院校中的植物相關科系,教授植物分類的老師也是你求教的對象。除此之外還也可透過縣市政府或民間團體所舉辦的自然環境教育活動,來認識其中的解說高手,相信他們大部分會很樂意為你解答疑問。


 


發現植物特色


歸類於同一科或同一屬的植物,一定是在型態上有相同點或區別點。當你開始學習辨識植物時,建議你可從「科」開始,再逐漸細分到屬、種,所以每科的特徵都要記得清楚。一般植物光是憑葉子就要區分出隸屬於哪一科,通常都不太容易,但是有許多科的植物,單單從花的外形就能猜出為該科的植物,例如豆科、菊科、薔薇科、木蘭科、唇形科、蘭科等等。有些科的科特徵很容易觀察,例如蓼科都有托葉鞘;唇形科除了唇形花之外,該科的植物還有葉對生、莖四稜等特徵。這些鑑定特徵,都可幫助我們在野外直接判斷是屬於哪科植物。


 


除了掌握上述特徵之外,一般初學者要辨識植物,更要學會一些特殊方法,包括用手觸摸葉面及莖幹,去感受其材質;或揉捻葉片,用鼻子聞聞汁液的味道,這些也是植物的特色。但要注意的是,有些植物具有毒性,或者汁液、花粉、苞子容易引發過敏反應,所以在還沒有確認是哪種植物之前,用手觸摸後,最好用清水洗手,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下次有空到野外,不妨試試自己的功力。


 


認識野地的家


每種植物生長的小環境各不相同,而且都各有所好。例如菊科植物大都生長在開闊地、蕁麻科植物偏愛陰濕環境、龍膽科植物則喜生長在海拔較高的地區、菫菜屬植物多出現在田野的林子邊緣……。多數的植物圖鑑,都會連帶介紹植物的生育環境,我們在辨認植物時,應該就該將其列入參考條件。


 


就整個台灣大環境來說,各個植群帶及各個氣候區都有各具特色的植物社會組成,如果我們在學習植物分類的同時,也能配合海拔植群帶及地理區系來學習,漸漸就能建立起台灣的植物地理觀念,對於日後要再進一步進入世界性的植物分類時,會有相當大的幫助。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使用孩子的語言~培養金錢觀




  • 侯昌明◎著 

 



許多父母親都希望能及早讓小朋友建立金錢的觀念,卻又苦無合適的方法告訴他們大人世界的金錢遊戲規則。對我來說,我的方法是以孩子的語言和他們做溝通,起初「金錢」對他們來說就是「紙張」和「金屬」,沒有額外意義,所以我們必須找個對小朋友意義重大的事物,來激發他們了解。對我們家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東西就是冰淇淋吧!所以我將冰淇淋,取代為她的錢幣,教她金錢和數字的概念。


 


每次我們去麥當勞買蛋捲冰淇淋時,都會趁機進行「金錢觀念課」。結帳時當店員拿冰淇淋給我們,我會跟她說:「來!妳看,我手上這個叫十塊錢,可以換一支ice cream喔!妳把十塊錢給店員姊姊,她就會給妳ice cream!而且還要記得說謝謝!」藉由每一次的互動,她會馬上瞭解幾件事──銀色的硬幣叫做「十塊錢」、要吃要給錢錢、一支ice cream是十塊錢、對幫忙服務的人要說謝謝。


 


等到她開始懂得這些基本規則後,我在家裡就開始給她加減的概念,先教女兒用算手指頭的方式,理解加和減的方法,十隻手指頭將兩隻彎下去就剩下八隻,所以十減二就是八。在閒暇時光中,灌輸孩子數學的觀念。


 


等到下回再去麥當勞買冰淇淋,我就趁機為女兒上「進階課程」。我告訴她:「來,這是五十元硬幣,拿給姊姊你就可以買冰淇淋囉!」她把錢拿給店員,換來四個十元硬幣和一隻冰淇淋後,我向女兒解釋:「一個五十硬幣等於五個十元硬幣,所以拿五十元硬幣給姊姊後,妳會有一隻冰淇淋加上四個十元硬幣,這樣才等於原本的五十元硬幣。」剛開始女兒很驚訝,怎麼今天多了硬幣可以拿,經過我比手劃腳的講解,她很快可以聯想到我們在家裡學的加減,然後理解「找錢」的觀念。


 


在教育小孩的方面,扮演了五年多的父親角色,領悟出一個萬用原則-—教小孩絕對要用他們的語言去溝通,無論是數學,或是一般觀念的溝通。小孩子不懂大人的語言,沒辦法引發他們的興趣,小朋友便會拒絕吸收,這是我經過多次失敗後,才體會出來的!


 


過去我曾在一個餐廳打工,內部規定,若是碰到小朋友要點餐,服務生必須蹲下來,彼此維持在一樣的高度。這麼做的原因是,小朋友對於高出自己很多的人,會有一定的畏懼感,蹲低的方式正可以消除他們的恐懼。而且跟小朋友站在同一個高度、同一個立場,我們才能發現他們真正的需求,試著站在小孩的立場,使用他們的語言,這是我和兒女們進行溝通時最大的原則!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曾雅妮:我如何學會「享受」壓力



  • 文/邱牧禾





今年(2011年)二月,二十二歲的曾雅妮在拿到澳洲名人賽的冠軍後,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女子高球選手。但要當好職業選手,必須參加一場又一場的國際賽事、經常面對高壓力的比賽輸贏,曾雅妮要學會的,不只是「拿冠軍」而已。


 


曾雅妮五歲揮出人生的第一桿。正確的說,她在媽媽的肚子裡,最熟悉的聲音之一,是桿頭擊中球的清脆聲響。爸爸和媽媽都是球痴、球精,看到小妮妮在球場上的協調性和擊球的準確度,決心栽培家中的老二走高球路。


 


小名「妮妮」的曾雅妮從啟蒙到進階,和同齡學球的孩子不一樣;其他人請駐場的球師指導,她八歲就被託付給還在念書的職業球員高尚宏。八歲開始,妮妮就展開了不一樣的童年:每週一到週五的晚上去練習場練兩小時,週末再到球場打九洞、十八洞。


 


爸爸曾茂炘說,妮妮十歲的時候,覺得她在台灣當職業球員沒問題;到了十五歲,「開始相信她能在美國生存。」過去台灣的高爾夫球職業選手都走鄰近的日本比賽和訓練。曾爸爸一開始就要有天賦的女兒,直接挑戰高手雲集、競爭激烈的美國。妮妮從國中就開始經常往返美國去參加各種比賽,當成半職業選手訓練。十五歲時,她就贏得美國公共球場業餘錦標賽冠軍,成為該項比賽舉辦一百多年來,第一個得到冠軍的亞洲選手。


 


從業餘轉成職業,在美國打LPGA的前兩年,期望很高的爸爸常跟在身邊;父女倆經常從車上一路吵回飯店,氣氛弄得很僵。曾茂炘說:「妮妮在長大,我也跟著成長。」現在曾爸爸會把想罵她的話吞回肚裡,降低陪孩子到國外征戰的頻率,逐漸改善關係。


 


過去十幾年,曾茂炘在女兒身上投注難以計量的時間、超過千萬的投資金錢。曾爸爸笑說,他把投入在妮妮的「巨額」經費,「當成是我的投資之一。」若妮妮沒功成名就,這投資也讓他安心,因為「至少換來一個不會變壞的小孩。」


 


妮妮的第一個教練高尚宏是傳統「師徒制」出身的球員,為激起妮妮的練習興趣,兩人常拚球,但「偶爾讓她贏。」輸球的人要被懲罰跑步、蛙跳,好強的小妮妮不知不覺就把球技磨得更利。


 


這一切看起來如此平順,但妮妮當然也有低潮。朋友轉述,好強的妮妮打輸了球,總會躲在車子裡放聲大哭。她曾經求助運動心理教練,加強正面思考的能量。日前她在泰國女子賽奪冠時便說:「我會有壓力,但我懂得享受壓力。」


 


今年二月在澳洲名人賽封后之後,曾雅妮站上世界第一的頂端。她謙虛的說,要和「偶像」瑞典索倫絲坦一樣被視為經典(classic)可不是那麼簡單,「球場內、球場外都還有努力的空間。」


 


在《親子天下》專訪中,台灣之光曾雅妮,談的不只是球技。她想要為跟她一樣愛運動的孩子辦所運動學校;她分享更多自己在歷經大小賽事的世面後,所學會的做人道理。


 


Q.父母帶你走進高爾夫世界,他們對你的教育方式是什麼?


A.以前我爸管我管得很嚴。球打不好,一定罵不停;不斷逼問為什麼打不好,讓我覺得很煩。不過我以前也算叛逆型的小孩,他講十一句,我講十句,很會頂嘴。


 


經過不斷的溝通,親子關係愈來愈好,他們改用「愛的鼓勵」。雖然溝通過程中,有人會覺得我們在吵架,可能我和我爸個性滿像,講話比較「激動」。這些年,我爸脾氣改很多。現在打不好,我怕他生氣,他還會反過來安慰我。


 


至於我媽媽和阿嬤都很好笑,會打越洋電話問:「最近都沒看到你在電視上,要好好加油,好好練一下。」暗示我該加把勁。


 


Q.什麼事是媽媽絕不允許你做的?


A.打架、抽菸,不要學壞。上學不管聽懂多少,都要盡力而為。我十三歲迷上撞球,打到連高爾夫都不想打。那時候撞球間的環境比較雜,爸媽氣到把我禁足兩年,是禁我去撞球間,不是禁止出門。


 


現在想起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那時候會乖乖聽話,不再去打撞球,大概是自己也想好好練高爾夫。


 


Q.國內外都發生過青少年球員怕成績太差,篡改成績卡的事。小時候你會有這麼大的壓力嗎?


A.那倒沒有。因為打高爾夫、記錄成績,要對得起自己,運動是誠實的。


 


不過爸媽確實在我身上投資很多時間與金錢,是他們的壓力比較大。我很開心現在有這種成就,可以和他們分享。


 


Q.談談你的啟蒙教練、現在還是職業球員的高尚宏。


A.他會鼓勵我,也非常會「激」我。和他拚球,是我進步的動力。


 


他給我最大的影響是「講話直」。我還是業餘球員的時候,有一次嚴重受傷,他只對我說:「沒人會同情你,受傷不用抱怨,哭沒有用。」逼我成長。


 


不過我以前壞脾氣,他大概「忍」我很久。然而,他也是我唯一不會頂嘴的對象,變成我和家人的溝通橋梁。長大後,我們的關係變成互相分享球技心得。


 


他告訴我,未來要成為球場內外兼顧、全方位的球員。要求我每天為自己打分數;替我設計表格,要我詳細做練球紀錄,天天寫一篇心得。


 


Q.你怎麼處理球場上的壓力?


A.打球總是起起伏伏,從失敗中學到經驗,就不是失敗。我常用不同的角度想事情,不好的事,就想成好的。在外面聽到負面批評,我會想,那代表有人在注意我,是好事。有很多方法可以舒緩壓力。比如在心裡哼歌,我最喜歡江蕙和SHE的歌。去年英國公開賽就是靠唱歌放鬆心情,贏得冠軍。


 


此外,今年初在澳洲有位教練指導我呼吸法,測出最適合我的呼吸頻率。每次推桿之前,我會深呼吸、吐氣。與其說消除緊張;不如說,完成呼吸這步驟後,代表一切準備好,心情會沉澱下來。


 


Q.開始求助心理教練的原因和過程?他們教你什麼?


A.○○九年夏天,我的成績平平,不出色、也沒很慘,不知道自己差在哪裡。第一次透過電話,跟心理教練聊天。


 


遇到瓶頸時,會開始懷疑自己。有太多方法、想法,不知怎麼運用,需要心理教練來告訴你:這樣是正確的。去年英國公開賽及阿肯色錦標賽前,和幫助過我偶像索倫絲坦(瑞典選手)的心理團隊Vison54聊過,兩次都拿了冠軍。


 


Q.每場球賽的最後一桿,是最困難的嗎?


A.現在我還不敢回想去年英國公開賽決賽的最後一次推桿。想起來,還會緊張,怕再去想,結果球卻沒推進。基本上,不管是第五桿、第十桿,或冠軍的推桿,我期許每一推都是一樣的。


 


Q.現在台灣許多學球的小孩都想成為「下一個曾雅妮」,大家都想挑戰美國的職業賽,你有什麼建議?


A.首先要有興趣,然後要懂得享受高爾夫的樂趣。我打業餘的時候,還無法體會「享受」的樂趣;我覺得真正體會之後,會打得更開心,不會有這麼大壓力,能保持對高爾夫的熱情。


 


在練習場,有時候真的孤單,所以一定要有目標,朝夢想前進、不要放棄。


 


至於打美巡賽或日巡賽,我建議,趁還是業餘球員時,感受一下最喜歡的國家,評估自己實力到哪裡。


 


有人說,我應該去日本打巡迴賽可以賺比較多錢。我去日本打過幾次,但發現美國是我喜歡的舞台,令我比較放鬆。倒不是覺得在美國可以拿冠軍。


 


Q.你的最大夢想是什麼?


A.開一家運動學校,給九年級以下的孩子讀,教他們高爾夫、籃球、網球、跆拳道等等。台灣有很多優秀的選手,需要好的環境。至少家長可以放心,把孩子送到這裡讀書,不會變壞。


 


有人覺得,現行「體育班」的學生比較混。其實他們比一般學生辛苦,又要念書又要訓練。運動學校的宗旨,是幫運動的孩子找到訓練與課業的平衡。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私房料理 - 番茄咕咾肉


 


材料 - 炸好的排骨,洋蔥1顆,番茄2粒,蒜及蔥少許,番茄醬3大匙,太白粉少許


做法 -


1.蒜與蔥白先爆香,加入炸好的排骨和番茄,再倒入番茄醬拌炒.


2.番茄煮至快熟後加入太白粉水勺芡,起鍋前再放入青蔥段.


 


撇步 - 可買炸好的排骨更省時.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私房料理-魷魚韭菜花


 


食材 - 先汆燙過的魷魚1尾,韭菜花半斤,蝦米10公克


調味料 - 醬油1匙,鹽巴1小匙,米酒1匙


 


做法 -


1.起油鍋,將蝦米放進鍋內爆香.


2.再把韭菜花倒進鍋內,略為拌炒1分鐘後,放入魷魚.


3.將切花的魷魚和韭菜花一起拌炒至8分熟左右.


4.接著先加入醬油調味,再倒入米酒去除腥味.


5.最後把鹽巴加進鍋內,繼續炒至全熟,即完成.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私房料理 - 麻油雞


 


食材 - 雞腿2大隻


調味料 - 薑片40公克,麻油2匙,米酒1匙,鹽巴1小匙


 


做法 -


1.先將麻油倒入鍋內,然後轉中火加熱.


2.把薑片放進鍋內爆香.


3.再將雞腿肉塊倒進鍋內,拌炒至5分熟左右.


4.把米酒加入鍋內.


5.最後闔上鍋蓋,約燜煮20分鐘左右,起鍋前加入鹽巴調味,即完成.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