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一起玩ABC


吳敏蘭◎著


 



有好多家長聽到我們學校在小班一整年,才教孩子認完ABC26個字母時,都會問:「一年會不會太久了啊?」我通常會笑笑回答:「我在泰國念美式幼稚園的時候,完全沒有學英文字母,而我在英國學校任教的時候,小朋友在一年級都還在認字母。對於三歲的孩子,認讀26個字母有這麼重要嗎?」我總覺得現代父母常常會將自己從前學英文的方式投射在孩子身上。因此,我們看到很多心急的家長,總是以孩子會不會從A背到Z來評定英文學得好不好,或是在孩子還沒有學會自然發音的時候,就急著要孩子背出英文單字。大家一方面想給孩子最新的語言學習方式與環境,一方面卻又急著用自己所熟悉的方式填鴨孩子。


 


 


我常常安慰媽媽們說:「我們現在在教孩子中文的時候,也不會急著在三歲就要求他能認出所有的注音符號不是嗎?」在這個階段,重要的是讓孩子接受聲音的刺激,開始嘗試發出這個聲音。不管是透過唸出字母(a)的音,或是唸出代表字(apple)的音,如果三歲的孩子能分辨出這些音的不同,並練習發出這個聲音,對我而言,比起認不認得這個聲音所代表的符號,來得值得欣慰。隨著孩子的成長,對符號的認識自然會越快速,所以對於有些記不住英文字母的小班孩子,我都會對他的爸媽說:「你的孩子不是笨,也不是懶,只是時機未到罷了。」


 


 


 


千萬別「死背」ABC


 


針對學字母這件事,如果每天用閃示卡不斷的「閃示」,要孩子記得、並唸出26個字母並非難事,只是這樣做的意義並不大。因為我們要教孩子的是,這26個字母所代表的音(letter sound),而不只是這個字母叫做「a」。在學校裡,我們從小寫開始教孩子字母,因為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大部分英文字都是小寫居多。而在教「a」這個字母的時候,我們除了教孩子他們所熟悉的蘋果(apple)這個字之外,也教孩子「救護車」(ambulance)、「螞蟻」(ant)、「鱷魚」(alligator)等字,孩子們從這些字中學會歸納「a」這個字母的letter sound


 


 


而在呈現這些字的過程中,老師為了教「apple」,就帶著孩子切蘋果吃水果沙拉,為了教「ant」,就帶著孩子蓋指印做出一隻一隻的螞蟻,為了教「ambulance」,就帶著孩子將紙箱做成救護車玩角色扮演,這些活動提供了孩子不同的學習經驗,而這個過程其實是很重要的,因為不是每個孩子的「語言」學習能力都很好,我們必須藉由不同型態的活動給孩子不同的學習途徑,再從旁觀察每個孩子適合的學習機制。


 


 


根據哈佛學者迦納所提出的「多元智能論」來看,有的孩子可能音感特別好,因此只要唱歌就能把英文字母唱出來;有的孩子對於動態學習較有反應,因此對於老師帶的字母操反而印象深刻;而有的孩子喜歡動手作美勞,在剪出字母卡的時候,就能輕易記住每個字母的形狀。


 


 


在家裡,爸爸媽媽若能掌握到對孩子較有效的學習方式,就可以選擇不同的活動來進行。例如教「apple」這個單字時,除了傳統的拿蘋果給孩子看,或是用閃示卡不斷練習外,還可以帶孩子摸摸蘋果的觸覺、聞聞味道,也可以切切蘋果看看裡面的構造,聽一聽咬蘋果的聲音,再嚐嚐蘋果的滋味。甚至可以唱一首關於蘋果的兒歌,例如:《Apples and Bananas》或是講一個《環遊世界做蘋果派》(How to Make An Apple Pie and See the World)的故事,然後和孩子一起烤一個蘋果派或是製作蘋果醬,這些都有助於孩子運用不同的感官經驗去記憶apple這個英文字,藉此提高學習興趣。


 


 


我就認識一位家長,為了教孩子「A for an ambulance(救護車)」,在家設了一個醫院的角落,並且準備了一個大型收納箱,裝飾成救護車的樣子讓孩子坐在裡頭推來推去,孩子玩得不亦樂乎,每天等著媽媽變不同的把戲,母子感情好得不得了。只要有心、有創意,在家和孩子互動也可以很精采呢!


 


 


二到四歲這個年齡的孩子(toddlers),各方面能力都仍在發展中,包括語言的學習、大小肌肉的發展等等。因此建議爸爸媽媽在家提供孩子學語言的環境時,給予多元的感官刺激,幫助其記憶,也增加學習的趣味性。例如,教孩子認識英文大小寫字母時,不妨用不同材質的紙剪出字母的形狀,磨砂紙、絨布或是泡泡棉都是不錯的選擇,可以讓孩子在認識字母的同時觸摸不同的材質,提供另一種刺激,幫助記憶。如果觸摸版夠大,還可以將孩子的眼睛矇住,透過手指的觸覺,猜猜看是什麼字母。如果時間許可,也可以準備麵糰,讓孩子揉出字母的形狀,再烤成餅干來吃。這些多元感官的刺激,配合著字母的兒歌韻文學習,孩子會比較容易將字母的字型與字音相連結。


 


 


 


運用五感認識字母


以下是教字母時可玩的延伸活動,提供給爸爸媽媽參考:


教字母「a」時,把蘋果切一半,讓孩子印蘋果印。


教字母「b」時,帶孩子做一個廚房紙巾印染加上衛生紙捲的蝴蝶。


教字母「c」時,讓孩子滾玉米印畫。


教字母「d」時,將孩子的臉畫上狗狗臉學狗叫。


教子母「e」時,煮水煮蛋吃,把蛋殼壓碎貼出字母「e」的字形。


教字母「f」時,讓孩子用不同素材拼貼出不同的花朵。


教字母「g」時,讓孩子混合藍色和黃色顏料,變成綠色。


教字母「h」時,讓孩子用報紙摺出一頂大帽子。


教字母「i」時,讓孩子用冰塊沾顏料作畫,或用方糖疊成冰屋。


教字母「j」時,讓孩子學習穿脫不同夾克的鈕釦、暗釦與拉鍊。


教字母「k」時,讓孩子運用麵粉袋學習袋鼠跳。


教字母「l」時,讓孩子做一個獅子頭套,模仿獅吼。


教字母「m」時,讓孩子在衣服中塞個小枕頭扮演懷孕的媽媽。


教字母「n」時,將孩子的眼睛蒙起來,用鼻子聞聞不同的氣味。


教字母「o」時,協助孩子擠壓柳丁汁來喝。


教字母「p」時,讓孩子爆玉米花,排出玉米的圖形。


教字母「q」時,讓孩子用不織布一起拼貼一幅「Class Quilt」(教學拼布)。


教字母「r」時,讓孩子學習如何在禮物上打蝴蝶結。


教字母「s」時,讓孩子用棉花糖,左右各插上四支巧克力棒,用M&M's巧克力當眼睛,做成一隻蜘蛛,再把它吃掉。


教字母「t」時,讓孩子泡水果茶給爸媽喝。


教字母「u」時,讓孩子學習如何開關、收拾小雨傘。


教字母「v」時,讓孩子欣賞小提琴的音樂。


教字母「w」時,讓孩子做實驗觀察水的三態。


教字母「x」時,讓孩子敲擊木琴辨識聲音。


教字母「y」時,讓孩子用報章雜誌做一張黃色主題的剪貼畫。


教字母「z」時,讓孩子幫斑馬身上畫上黑白條紋。


 


 


如此一來,對於二、三歲的孩子而言,學字母不再只是認閃示卡,而是充滿趣味的豐富活動,邊玩邊練習發出字母不同的聲音,至於對符號的認識,就一步一步慢慢來吧!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本店第一位網友進廠維修愛車,故障為車子一發動就立刻熄火,到達珼瑒時先做怠速馬


達簡單的積碳清潔,一開始還是發不動,過一下子又正常那就牽回廠做積碳清潔


 



清潔積碳可說是定期保養項目之一,常常會被忽略或車主不想多花錢


 


 



有夠髒的怠速馬達,水箱水也未定期更換添加水箱精都長水銹了


 


 




清潔乾淨節氣門.IAC馬達忘了拍照


 


 



軟管破裂當然一起更換掉才行


 


 



新.舊軟管合照


 


 



新IAC墊片(正廠)欠料還要等一天台北寄下來的還是熱的


 


 



事情沒有那麼單純還是會熄火,冷車不正常熱車就正常了,經過一番檢查為行車電腦故障,


送經維修后發動正常,可以交車了


 



感謝網友孫小姐的光臨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本修護廠搬家囉, 新位置 圖示如下


有空來坐坐喔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保養時發現離合器分泵漏油,跟車主報價后同意更換


 


 


           
                                                                      拆除中


 


 


           
                                                                 新離合器分泵三益的


 


 


           
                                                        排放完空氣后可以交車了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車主只前有去原廠檢查說是乾燥瓶漏冷媒,又去別家保養廠說是膨帳閥在漏冷媒??


 


 


           
                      牽回來撿查時發現是風箱在漏,跟車主報價車主說怎麼跟只前兩家說的都不同


 


 


           
                                     乾燥瓶也要一起更換,此為舊品新品都忘了拍照


 


 


            
                                                                  更換后在加壓測漏~~~~


 


 


              
                                   發現高壓管也有點小漏,更換后冷氣系統正常可以交車~~~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進廠保養時檢查發現左邊傳動軸不良+左.右三角台不良..........


                                            跟車主報價后決定先更換傳動軸


 


        
          舊傳動軸因防塵套破有一段時間已無黃油要換整支,當然油封一起更換免得漏油


 


 


 


           


                                                        整理品值上完工交車收錢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車主反應冷氣最近在吹,感覺越來越不冷,高.低壓錶接上是冷媒不足導致


 


        


                                       是壓縮機漏冷媒,才換1年多新品壓縮機


 


 


         

                                      拆下中,要把發電機和支架先拆下,算不難拆還OK


 


 


           
                                                                       當然乾燥瓶也一起換掉


 


 


           
                                                    此為整理品壓縮機DENSO品質有保障


 


 


           
                 經過高壓測漏還是會漏但是很小,這下難找了,經過一番努力總算找到了是膨帳閥


 


 


           


                   冷媒充填發動測試高壓錶高壓異常過高,經檢查為風扇異常無高速一直是低速運轉,


                            檢查為壓力開關不良導致,更換后測試常總算可以交車了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別逼孩子打招呼


作者:李坤珊  出處:親子天下




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 趕快說阿姨好呀!」回到台灣三個星期,不管是到別人家做客,或在公共場所與人打招呼,常常遇到大人半引導、半強迫的要他們手中或懷中的幼兒跟我打招呼。

比較不怕生的孩子,總還順著大人,緬靦的輕聲說「阿姨好。」個性較為內向、敏感的,就抿著嘴、一邊往後縮,一邊鉤著眼睛看我,不說就是不說。站在一旁的大人也覺得尷尬,覺得自己沒把孩子教好,忍不住開始以責備的口吻說著:「小孩子不可以這麼沒有禮貌……」之類的話。



 


個兒小不表示自尊線也很低


每一回聽見大人這樣說孩子,總覺得好不忍心。我曾經是小孩,現在又天天與幼兒相處,深深了解被大人說「沒禮貌」的感覺,是一種羞愧,也是一種挫敗。羞愧的是自己不好,嘴巴不甜;挫敗的是自己做不好,讓成人失望。而這種種的感覺,都得同時在大庭廣眾、眾目睽睽之下,被揪出來。

我常想,沒有任何一個大人受得了自己在大庭廣眾下被羞辱,那為什麼我們的孩子(幼兒)應該承受呢?為什麼我們會毫不猶疑的、高高在上的,在眾目睽睽下,責備那身高只及腿或腰的幼兒呢?

或許這其中的重要關鍵就是,我們不覺得幼兒有自尊心。我們覺得他們那矮矮的身驅裡,沒有太多感覺,沒有太多自尊。所以,我們的話不會讓孩子受傷,就算受傷,也是一點點。此外,成人的話是一種教導,「孩子就是要教!」

更或許,在我們小時候,我們的自尊心也被默視了,所以現在長大了的我們,也看不見幼兒的自尊心?我們看不見那站在巨人叢裡的小小孩,對陌生人的畏怯。我們看不見小小孩的罪惡感,因為連他心愛的爸媽(甚至爺爺奶奶)也覺得他不夠好,在所有大人的注視下數落他。

是的,在眾人面前數落孩子,「教孩子」的責任是盡到了,絕對不會落人口舌。在所有的「目光」下直貼孩子標籤(沒禮貌、太吵、不聽話……),「警惕孩子」的目地達成了,好像離「好孩子」的目標也愈來愈近。但是羞辱有用嗎?以羞辱為手段的幼兒教養,會有什麼問題呢?


 


一、語言的暴力


在以羞辱為手段,所遇見的第一個弔詭,是語言的暴力。假如我們的社會體系認為讓一個人羞愧,會很快的收到教養功效,那直接面對面的運用「沒有禮貌、你將來完蛋了、你這樣沒人會喜歡你、你真麻煩、真倒霉生到你……」等的語言,也就理所當然!這類的語言,直接攻擊個人的自尊,讓人覺得渺小、一無是處,所達成的效果就是羞愧。孩子生活在這類的語言下,所成就的是大人的願望,所犧牲的,是孩子自身的尊嚴。

傷害孩子的尊嚴,最大的影響就是孩子覺得不應該正視自己的想法、情緒和感覺。傷害孩子的尊嚴,所帶來的長遠影響是,他們日後也不會正視他人的想法、情緒和感覺。這樣的輪迴,所帶來的默視情緒,甚至情緒傷害,永無止境。


 


二、忽略孩子的成長需求


小小孩對陌生人的畏怯和害羞,是與生俱來保護自己的能力。你一定記得,你的嬰兒在五個月大前,任誰抱都可以。但在六個月大前後,突然間,除了媽媽(主要照顧者)外,好像看誰都不順眼,誰抱他,他就扭頭大哭。我們通常都以「陌生人焦慮」,來形容這個現象。

雖然這個焦慮,會在一歲半後,逐漸淡化,但隨著年紀漸長,在面對陌生人的那一剎那,他們會有一些直覺的警覺。他們會靜靜的看著陌生人,好像是在以自己的感覺,去感受、去觀察「這個人安不安全?」、「他對我好不好?」。

「陌生人焦慮」讓孩子只接近對他成長有利的人,讓自己與那個人產生情感上的連結和依附,並從那個依附裡發展安全感。而在幼兒階段養成的警戒,又何嘗不是與生俱來保護自己的能力,透過那樣的能力,逐漸學會分辨他人、信任他人。

只是很遺憾的,許多成人在引領幼兒接觸他第一次遇見的人時,會忽略掉幼兒的這個觀察,這道「安檢」過程。更讓孩子擔心的是,他還來不及反應,這個陌生人,就會靠他很近,摸他的頭、拍他的臉。雪上加霜的是,在錯愕下,自己心愛的爸媽(主要照顧者)還責備他「小孩子不能沒禮貌、害什麼羞嘛、不聽話、讓大人丟臉……」。在這幾重因素下,孩子會認為自己的感覺和想法重要嗎?大人怎麼想,小孩也該立即這麼想;大人認為要有禮貌、見人就得嘴巴甜的叫人、打招呼,那小孩也該立刻這麼做。孩子會認為不這樣聽話,就不是好孩子,不是嗎?


 


三、罪惡感的建立


在幼兒的成長旅程裡,他們會碰到一個成長上的難題:罪惡感。它與幼兒「好奇、主動探索」的熱情,緊密相連。

當自己依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究這鍋裡有什麼?去試探我這樣做,他是不是就會這樣反應?這種種試探的結果,卻也可能打破某樣東西,或惹毛了哪個人,與成人的意願和秩序相左。於是孩子會愧疚自己讓大人生氣,把「自己不好」這樣的罪惡感加諸在自己身上。

同樣的道理,當幼兒因為需要時間去觀察陌生人,卻得不到認可,又聽見成人一再說自己無禮時,他會產生罪惡感。一則可能孩子覺得憤怒,反而不去做;二則也可能孩子覺得自己太差勁,就不得已順從了。不管是絕不依從或暫時順服,兩者都忽略了孩子個人的想法和情感,也都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夠好。反抗不依,自己不好;依樣順從,也因為自己的感覺有錯,還是不好。


 


從尊重中學會禮貌


那要如何做,才能讓幼兒學會和人打招呼?最重要的關鍵,仍是尊重。最有效的辦法是示範和引導。以我在書店看到的場景為例:

有個媽媽手裡牽著四歲大的孩子,在書店裡遇到好友。兩個大人幾句寒暄後:

媽媽對著孩子說:「小涵,這是王阿姨,她是媽媽的好朋友。」

王阿姨在離孩子有一點點距離的地方,蹲下來,對小涵笑一笑說:「你好,小涵,我是王阿姨。」
王阿姨等了一下下,接著說:「你的娃娃好可愛。」
王阿姨又斷斷續續的與媽媽和小涵對話,然後在她離開前,她說:「小涵好可愛,小涵再見。」
媽媽說:「跟王阿姨說再見。要不要抱王阿姨一下?」

小涵有點害羞的說再見,然後走到王阿姨跟前,抱了她一下。

在這個例子裡,我看到了王阿姨的尊重:她給孩子空間和時間去觀察她;她先善意的打招呼,主動關心孩子喜歡的東西;不強迫孩子馬上回應,耐心等待孩子的回應。

同樣的,我也看到了媽媽的尊重:她不強迫孩子要馬上打招呼;她先介紹大人給孩子認識,親身示範如何與人問候;她等到孩子安心後,再引導她如何做;並詢問孩子的意願。


那一天離開書店後,我在一家公司的樓下碰見友人。才一見面,他立即對著他那三歲的外甥說:「快叫李阿姨」。靜寂一秒後,他催促說:「快叫人,小孩子不能沒有禮貌。」而我知道在這種情況下,最好的做法,就是靜靜的對他微笑,慢慢的說:「你好,我是李阿姨。你不認識我,有些害怕,對不對?」我想藉由這樣的說法,讓小孩安心,也提醒那個大人。但無奈的是,那個看不見小孩心情的大人又繼續說著:

「這麼沒有禮貌……。」眼看著那嘴巴越抿越緊的小孩,心中也不禁想起自己的童年……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孩子乖乖聽話四部曲



  • 文/李坤珊




天冷,要孩子添衣,他不穿;要他專心吃飯,他亂跑。管不住,說不聽,大人擔心又抓狂。如何讓他乖乖聽你的?如何終結親子大戰?


 


凱薩琳的媽媽在卡片上寫著:「我不知道你如何辦到的?她總是願意聽你的!你是我遇過最有天分的老師!」有沒有天分,我不知道,但我的確讓對一切都說「不」的凱薩琳,在冬天穿上長褲、雪天戴上帽子、去操場前上廁所。


 


這些聽起來,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日日與幼兒相處的爸媽或老師,一定能了解,正是這些小事,讓你抓狂。為什麼?道理很簡單,因為你和孩子有「不同的需要」。


 


不同的需要,導致不同的選擇和決定。從「需要」本身的角度來看,它沒有對錯,像是需要吃東西、需要被愛、需要被認可。但不同的立場,所導致的不同需要和不同選擇,卻會產生衝突,也很容易陷入「誰聽誰的」親子大戰。所以如何看待彼此的需要,就會決定我們如何處理衝突,對立、退讓,還是妥協?


 


 


 


模式一:從孩子的堅持了解需要,順應需要


 


回到凱薩琳的例子。不管寒冬或酷暑,三歲的凱薩琳只喜歡穿裙裝,所以她每天都穿裙子。從「需要」的角度來看,凱薩琳的需要,一點也沒錯。凱薩琳媽媽擔心她會冷,所以堅持冬天要穿長褲,從「需要」的角度來看,媽媽的需要,也很合理。但一方堅持不穿長褲,另一方則堅持非穿不可。於是「你贏我輸」的大戰,日日上演,從家裡戰到學校,從家務事變成了我的事。因為我「需要」孩子們在零下幾度的冬天,到操場玩時,一定要穿上長褲和戴帽子。


 


當我宣布這項規定時,凱薩琳嘟嘴說:「我不要穿長褲!」她清楚的表達她的需求。以下是我與她的對話(凱代表凱薩琳,師代表我):


凱:我不要穿長褲!


師:我知道你喜歡穿裙子。


凱:我不喜歡長褲!


師:我知道你喜歡穿裙子!但天氣很冷,必須穿長褲保暖。我愛凱薩琳,不希望凱薩琳著涼生病。


凱:我不冷,我不喜歡長褲!


師:我知道!但天氣冷,穿長褲才保暖。你可以把長褲套在裙子下,或把裙子暫時換成長褲,你決定。


凱:我不喜歡長褲,我不要穿!


師:天氣很冷,你必須穿長褲保暖。我等你套上或換上長褲,再帶你出去。我們的戶外時間很短,假如你錯過了,就只能等明天了。你必須穿上長褲,才能出去玩。


 


就這樣,我讓助教帶其他小朋友出去,我則不動氣的坐在教室裡等她。二十分鐘後,她不太高興的套上長褲,我讚賞她的決定,帶她出去,但只玩了五分鐘,就得回教室了。凱薩琳哭著走回來,因為時間太短。而我也以理解的口吻說:「我知道你還想玩,但你用太多時間來決定穿長褲。明天早點穿,就有時間玩了。」隔天,我只等了五分鐘。第三天,集合時間一到,她就自己拿著長褲,套在裙下,沒有掙扎,不用哭鬧,也有了足夠的戶外時間。二個星期後,她決定穿長褲上學,因為換來換去很麻煩。


 


 


 


和凱薩琳成功溝通,經歷了四部曲:


 


一、 認可,而不批判孩子的需要


大人要認可孩子的需要,「我知道你喜歡」,而不是批判她需要的對或錯(例如說,「冬天穿裙子,想冷死啊?」)。認可,讓孩子願意接納,願意聆聽;批判,讓孩子想防禦,採取反抗。


 


 


二、清楚,而不是模稜兩可的表達大人的想法和需求


有些大人分不清楚自由和放任;忘記什麼是常理,也不清楚自己的角色,不敢作主。冷了要添衣、在公共場所用餐不宜到處亂跑,這些基本的常理,要清楚的讓孩子了解;這不是選擇題,而是大人保護、教育孩子的必要要求。


 


 


三、提供孩子有限的選擇


認可了孩子的需求,也清楚表達了大人的要求,再給孩子二、三個選項,讓他抉擇。這不僅讓他覺得擁有選擇權,也學會考慮和接納他人的看法。當然,提供的選項裡,最好放入某種程度的孩子需求,讓他覺得被尊重和接納。以凱薩琳為例,認可她對穿裙子的喜好,但也接受大人套上長褲的要求,這是她最佳的選擇。至於好不好看,在這種情境下,就不那麼重要了。


 


 


四、自然的結果


自我的選擇,會帶來相對的結果。運用自然關聯性來教養,不但有效果,也較能持續。所以當凱薩琳不穿上長褲,就無法出去玩;當她花太長的時間來決定穿長褲,就壓縮她到戶外遊玩的時間;當她發現換來換去很麻煩時,她決定改變冬天的穿衣選項。自然的結果,讓孩子清楚的覺察到自己是行為的負責人,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使幼兒覺得自己有能力操控因果關係,為自己的選擇感到驕傲。更能讓孩子了解什麼是不佳的選擇,而從錯誤中學習,不再重蹈覆轍。


 


 


 


模式二:從孩子的行為看見需要,順應需要


 


午休時間,代課助教貝特思張大眼睛,訝異的看我把布來恩裹在毛毯裡,讓他像個繭一樣。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布來恩,雖然他絕頂聰明也很善良,但他說話很大聲,總是不由自主的扭來扭去,常發出怪聲音。但這一切,他都無法控制。是的,他是個過動兒。


 


他三歲來到我教室,今年要進小學了。三年來,我學會了從他的行為,讀他的需要。有一次他好奇的問我,他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常常不小心的叫我媽咪?


 


當其他小朋友能坐在線上,看我教課時,布來恩總坐不住。所以我給他個特殊的坐墊,於是,他能在坐墊上扭來扭去的同時,專心聽課、專注的數二百一十五顆珠子。


 


在某種情緒時,他常會把雙臂從袖子裡抽到胸前,像烏龜一樣。我了解,這是他尋求安全感的訊號和方式,所以我在午休時間時,將他裹綁在毛毯裡,他常這樣,動也不動的睡著了。


 


我不是醫生,但從布來恩的行為,我看見了他的需要。雖然我無法治療他,但我提供方法,順應他的需要,不是改變他的需要,讓他安心當他自己,我想這就是他常誤叫我為媽咪的原因吧!


 


凱薩琳和布來恩都不算好帶的孩子,但我願意花比較多的心思,了解他們的需要。從「需要」來看他們的行為,我學會了冷靜和不動氣,也看見了他們真正的快樂和擔憂。而他們,也學會了從我的需要,來關愛我。那天早上,有個孩子切了塊起司給我,布來恩一個箭步的衝過來,擋在我身前說:「珊卓拉很不喜歡起司,不要給她。」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車主說轉方向盤有異音,地上有油!!


 


 



此問題已有一段時間,底盤都是油油一遍,看到時有點不想拆,又要搞到全身油油的


有得洗了


 



舊主機漏油相當嚴重~~夠本了


 


 



整理品主機直上~~


 


 



舊動力油管也漏油就一起換掉,才是王道


 


 



正廠動力油管值上


 


 



舊右邊方向機和尚頭不良


 


 



新和尚頭(正道的)


 


 



新方向機固定橡皮也要一起換,定位才會百分百,完工交車


 



 

立得新汽車 阿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